兩岸國際

全球經濟排名 中美印度為首

中國政府經常對內外強調只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沒有錯,因為是按市場匯率折算。但這樣強調亦帶有一定的政治計算,就是中國不願當上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目的是保留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待,也避免作為最大經濟體帶來的種種政治經濟困擾。
不過,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即是撇除市場匯率的偏差,中國早在2014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從上世紀50年代的一窮二白起算,不過是70年的時間,這不能不算是經濟奇迹,亦顯示出中國走的道路是怎樣的符合國情,極其有效。相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循歐美指引的民主自由市場主導的道路,中國的選擇證明是更為優越。
西方陣營 逐步倒退
以202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計算來看,全球最大10個經濟體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尼、巴西、法國、英國。美國的規模只是中國的八成,印度為美國的一半,日本為印度的一半,而中國一國已相等於美印以外的7國規模總和。土耳其、意大利與墨西哥居第11至13位,規模與英、法接近,第14位的南韓亦然。
從這些全球經濟規模的第一梯隊來看,歐洲的大國正被新興國家替代,中國替代美國,印度替代日本,俄羅斯、印尼、巴西正在追趕德國,世界再不是歐美白種人發達國家所主宰。
G7已經備受中、印、俄等新興國家的壓力,不用G20來替代G7,正在擴容的金磚國便可與G7分庭抗禮,甚至逐步取代。
這樣的全球各國規模比較,背後還有新興各國更快的經濟增長率。G7的意大利、加拿大已被擠出全球十大之列,再過5年,土耳其、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埃及等都會迎頭趕上,英、法能否保住十大裏的位置,頗成疑問。一方面是人口紅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G7國家的發展戰略已困限於金融服務,實質經濟中生產部分萎縮,資源內耗,難以推動經濟增長。G7的西方陣營在國際競爭中正逐步倒退,例如美國,再不能靠強美元人為地抬高經濟規模和循金融泡沫發展,特別是當美元霸權衰落,美元匯率造成的虛假財富與經濟規模戳破後,美國會把日、德等G7國家拖累,在烏克蘭戰爭和對中、俄等的制裁迫害裏一起墮落。
中國規模龐大,內需和連接其他新興國家的外需,足以推動經濟增長。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