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政黨政治激進化 法國總統成箭靶

法國現今政府的體制被稱為「第五共和」,它始於1958年戴高樂挽救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政治危機時出來掌政。這個體制在法國歷史的共和國體制中若能延續至2028年,就可超過1870至1940年為期最長的「第三共和」。
「第五共和」最大的特色是賦予法國總統主導國防及外交、任命及罷免總理的權力,更可解散國會改選。在鞏固過程中,總統是全民普選,後來由7年一任改為和國會一樣5年一任。因此,法國總統算是世界上民主政制中擁有最多權力的政治首領,故被稱為「共和制君主」。此外,法國憲法第49條第3款更授權政府可以不理會國會就推行財政及社會保障的法例,由1958年至最近「延遲退休年齡法例」,被行使了100次。這個制度改革帶來高度穩定性,挽救了二戰後「第四共和」12年間政府竟然改組了24次的政治混亂。
敢於挑戰馬克龍政府
奇怪的是,今年5月一個社會調查顯示,只有14%受訪者支持維持第五共和制,67%受訪者認為政府要改革或至少改變其中一些結構,特別是撤銷憲法第49條第3款。
其實,如今不少政治學家都理解到法國總統制的脆弱環節,來自法國政治力量愈來愈明顯的撕裂式三分局面。過去法國一直是左派社會黨和中間偏右結合右派政治勢力的爭持,但踏入21世紀,法國極右派勢力興起,甚至極右派勢力現今可以強大至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挑戰馬克龍的中間偏右力量。結果,馬克龍在法國社會只有稍多於三分之一的支持。
在總統及政府還自以為憑憲法擁權就可安枕無憂甚至變成傲慢的情況下,左、右兩派不單止更激進化,也更敢於挑戰民意基礎愈來愈弱的馬克龍政府。這也說明為何2018至2019年以及今年,政府在被認為諮詢不足下,分別提升汽油價及延遲退休年齡,會引發暴亂和大規模示威。連最近警員槍殺非裔少年引發的示威及暴亂,亦見到左、右派激進化的勢力夾擊政府,左派控訴馬克龍政府的種族社會融和政策失敗,右派批評政府一直以來推行過分寬鬆的移民政策,釀成種族暴亂衝突。
最諷刺的是,過往總統選舉的辯論中,各方候選人都表示法國政制需要改革,使總統權力下放,但當政黨政治更激進化及碎片化,哪位當權的總統能有安全感下放權力?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