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烏戰殃及莫斯科 談判之前的惡鬥

烏克蘭是決意把戰爭的範圍擴大,這幾天開始集中攻擊克里米亞,企圖炸毀大橋,目的是打擊俄軍在烏南的後勤,企圖攻入克里米亞。與此同時,連續用導彈、無人機襲擊莫斯科,製造當地恐慌,形成有利的國際形象。澤連斯基說把戰火伸延至俄國土是必然之事。事實上,是烏克蘭的反攻在烏東南難有進展,故改用北約提供的遠程武器攻擊莫斯科。一是轉移國際輿論注意力,特別是向北約交代,表示烏克蘭可戰,且深入俄羅斯首都,政治意義巨大,假若偷襲成功,更可作為勝利成果。
把握優勢 討價還價
烏克蘭的偷襲似未有顯著成果,但如偷襲莫斯科,即使沒有死傷,卻足以顯示出俄羅斯空防不足。在美國強大的電子戰威力下,俄羅斯抗拒偷襲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只希望減少損失。一兩次偷襲成功突破俄的防衞網,應給美國在下一次偷襲時的電子戰更有漏洞可乘。莫斯科受打擊的風險增加,烏克蘭相信會趁此增加對莫斯科的突然空襲。
因此,俄羅斯的反制必然更激烈。一是為報復;二是要加重打擊來證明俄的軍力優勢,增強民眾和國際社會的信心。而俄羅斯的反擊,不可能只是重複近期的步伐,炸敖德薩及烏俄邊境的港口和烏西城市並不足夠,應該是會進一步針對烏克蘭政府的軟肋重擊。
一是襲擊烏克蘭軍的總部,雖未必可殺傷烏克蘭的高官,但可起震懾作用。二是破壞烏克蘭與西方的通道,尤其是鐵路、公路與海路的控制,一起把烏克蘭對外交通連接,包括北約的武器運輸渠道封鎖,斷絕貿易,也使前線烏軍後勤後繼無力,削減其戰鬥能力。烏克蘭的導彈與無人機的基地多屬流動、分散,不易集中殲滅,但北約供應卻可在運輸途中摧毀,更易循交通通道來跟蹤炸掉,或基本上把通道完全破壞,使北約欲供應也難以完成。
不過,烏戰現時的激烈化,實際上還是上演韓戰休戰前交戰雙方惡鬥的做法。俄烏都想在和談前多佔戰場上的優勢,可討價還價。沙特阿拉伯正在組織國際會議,以推動烏克蘭停戰和談,反映國際上促成烏戰和談的大勢所趨。美國未必可把戰爭拖延多久。10月普京訪華,若那時烏戰還未能有和談迹象,中俄可能會有新的方法來應對。是戰是和決定於美國與歐盟,中俄只是堅持原則,靜待其變。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