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歐洲青年變悲觀 政治社會更動盪

一個國家的未來依賴年輕一代,不過,如果年輕人對社會前景及生命抱持悲觀態度,將會出現甚麼問題?這正是國家關注所在。德國權威的社會研究機構「TUI-Stiftung」,多年來在歐洲7個國家對7,000名16至26歲青年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愈來愈傾向悲觀,52%認為自己一代不會比自己父母生活得更好,主要是社會資源及機會分配不均,而政府也不能充分反映他們的需要,他們期望可以有一個更強的歐洲政府。
這項研究亦顯示,經濟強大的德國年輕人,比經濟較弱如西班牙、希臘的年輕人樂觀,愈是低下階層,就愈悲觀及不滿,因為他們更體會到社會極大的不平等及不公義。調查亦顯示,最感悲觀的人,較多是有移民的背景,反映他們未能更好地融入社會。至於教育方面,研究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會較樂觀,而他們尋找好職位及高薪工作,與幸運、相熟親友及人脈等關係更大。
不滿政府 走向民粹
據分析,這種愈來愈悲觀的情況,很大程度是因為年輕人經歷一個多元化危機年代,先是新冠疫情,然後是俄烏戰爭,連帶高通脹及經濟衰退,再加上氣候惡化等,帶來更大的社會憂慮。
此外,受訪者對歐洲的政府及民主制度愈來愈不滿,其中德國的滿意度仍比不滿意度高,但南方歐洲國家如西班牙、希臘就有過半數受訪者表示不滿。年輕受訪者普遍表現出更大的民粹主義傾向,對當前掌政的「政治精英」的信任及期望下降,他們表示要更積極參與政治運動以爭取改革。
調查亦顯示,他們對選舉投票的期望降低,傾向在網上收集意見,支持向政府提交改革及政策方案,搞街頭收集簽名向政府表達意見,更支持多參與遊行示威,以及可用更激進的行動如靜坐及堵塞交通的示威,雖然他們承認行動不會即時奏效,但起碼可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這方面,德國年輕人會用較溫和的手段,但南歐國家的年輕人較多支持用激烈手段。
與此同時,他們對自己政府的不滿意度正在上升,對歐盟政府的信任度則還算穩定。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教授法斯(Thorsten Faas)認為,年輕人對本國政府的信心危機,需要政府長時間理性面對才能改善。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