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非洲經濟謀發展 中國模式更適宜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中國出口到非洲商品達1,644.9億美元,自非洲入口是1,175.1億美元。尼日利亞是入口中國貨品數額最大的國家,而南非、安哥拉及剛果民主共和國是首3個對中國最大出口國家。此外,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生產全非洲12.5%的工業產品,中國的電訊業服務也支撐起整個大陸的通訊。
非洲和中國的緊密關係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非洲出現廣泛疫情,例如愛滋病及麻疹等,還有不斷的內戰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例如1994年盧旺達內戰種族大屠殺,還有蘇丹長期內戰等。另外,非洲國家70年代向西方國家借貸,到2000年開始到期,有些國家的每年本利歸還達到GDP的70%!在不少國家無法償還下,西方投資卻步,而中國在2000年開始給非洲帶來生機。中非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於2000年10月10日在北京舉行,之後每3年舉行一次,中國成為非洲國家雪中送炭的朋友。
大搞基建 打好基礎
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是殖民主義掠奪,非洲正是受害者,根本無法模仿,而中國和非洲一樣有14億人口,由半殖民地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極適合非洲國家參考跟隨。其實,非洲不少經濟專家研究及觀察經濟發展,了解到中國和日本很相似,均利用大搞基建為經濟發展打好基礎。如今,據英國《經濟學人》估計,一半以上中國的海外投資發展是在非洲。它在2019至2021年連續調查非洲國家的民意,中國都以好感度63%領先美國的60%及前殖民地宗主國的43%。
新冠疫情過後,美國拜登政府提出「Build Back Better World(重建更美好世界) 」,歐盟提出「Global Gateway(全球門戶)」計劃,要與中國在非洲競爭,兩項計劃均在起動階段。西方媒體一直批評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既逐利,又誘發貪污及變相支持獨裁政權,但不少非洲本土政經專家的回應是,西方殖民主義掠奪比逐利的投資更可怕,殖民地過去的存在就是滋生貪污及極權的溫床。
這些非洲政經專家及政治領袖強調,後殖民地、疫情過後及政治經濟發展的非洲,更意識到要決策自主,按自己國家的實際需要選擇更有利的外來投資計劃,不管是來自美國、歐盟、中國或俄羅斯。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