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持續高溫環境險惡 敦煌壁畫瀕剝落

甘肅:敦煌有壁畫開始剝落。 甘肅:敦煌有壁畫開始剝落。
甘肅:敦煌有壁畫開始剝落。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轉趨嚴重,內地部分文物古蹟飽受風吹雨打,如何保護它們再次成為話題。內媒前天警告,氣候長時間變化會對文物造成緩慢且不可抗逆破壞,例如甘肅省敦煌市正面臨壁畫脫落威脅。有專家警告,內地文物保護工作還未與氣候變化現象聯繫一起。
中國氣象局月初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指出,全球變暖的趨勢仍在持續,本世紀繼續出現極端天氣。此外,中國升溫速率高於世界同期水平,且正正位於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及影響顯著區。與此同時,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提供數據顯示,甘肅省1961年至2021年平均氣溫曾以每10年攝氏0.28度幅度增加,遠超全球同期平均升溫水平,而當地踏入21世紀以來,極端高溫日數比2000年前增加約5.5天,就連省內極端降雨量也持續波動上升。
極端天氣衝擊古蹟安全
內媒警告,短時間極端天氣往往衝擊古建古蹟安全,而長時間氣候緩慢變化則會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損傷文物,其中甘肅省、山西省及陝西省等乾旱、半乾旱氣候西北省份,生態環境本來較為脆弱,一旦遇到氣候變化,影響只會更加顯著。
例如,甘肅省內遺址是以敦煌市莫高窟等石窟群為主,偏偏石窟內溫濕度變化與降雨有關,而溫濕度頻繁變化則是導致酥堿(牆身酥軟剝落)、起甲(顏料褪色畫體翹起)、壁畫脫落等重要影響因素。當地一旦遇上乾燥氣候恐會造成壁畫表面返鹽或起皮,而潮濕環境則會容易導致牆體內黏土礦物吸水膨脹,當濕度下降時可能造成壁畫中間空鼓、剝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李光涵受訪時建議,內地未來仍需加強預防性保護文物古蹟措施。他指內地大部分保護技術仍停留在「反應性保護」層面,即發生病害後才去防治,而投入「預防性保護」資源不足,未來需結合氣候變化現象去做文物保護工作。本報綜合報道
甘肅:莫高窟是國內重要文物古蹟之一。(中新社圖片)甘肅:莫高窟是國內重要文物古蹟之一。(中新社圖片)
甘肅:莫高窟是國內重要文物古蹟之一。(中新社圖片)
四川:樂山大佛亦因天氣問題受損。四川:樂山大佛亦因天氣問題受損。
四川:樂山大佛亦因天氣問題受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