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波蘭癡想大國夢 政治經濟一團糟

波蘭愈想完成大國夢,在軍事及經濟方面愈想成為可在歐洲匹敵德、法的大國,就愈搞愈糟,使人民群起反抗。
波蘭屬於西斯拉夫民族,加上其天主教的傳統,與曾被奧匈帝國及德意志帝國統治過的捷克、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相似,深受日耳曼民族影響,只是經濟較落後,也因地理及種族原因,過去不被視為可與德國看齊的歐洲國家,反而被標籤為與波羅的海3國一樣的東歐國家。
波蘭於1999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雖然波蘭經濟由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表現不俗,但這時期波蘭每年有超過10萬人移民歐美,主要是因為歐美經濟還是比波蘭好,自然吸引大量波蘭人外移追求高薪及高生活質素,2014年一個社會調查顯示,九成20到34歲年輕波蘭人希望可移民到歐美。然而,自2008年以來,由於烏克蘭局勢緊張,烏國難民開始流入,使波蘭至今基本上人口保持平穩,而波蘭政府也認識到要引入移民,經濟才能有發展。
通脹嚴重 難民湧入
不過,波蘭政府一直反對歐盟的移民再分配計劃,其中有兩大原因,第一是歐盟最關切的是敍利亞、阿富汗及北非的非法移民,而波蘭是較純粹的波蘭人及天主教國家,不想接收阿拉伯族裔回教難民。
第二是德國較接受以上這些難民,是因為德國較需要一般低下工作的勞工,也有資源在文化上同化及教育他們。波蘭則相反,需要工業發展的技術人才。但隨着俄烏戰爭在波蘭邊境燃燒,拖垮經濟的難民不斷湧入,有助經濟發展的移民卻不敢前來。
另一個困擾波蘭經濟的問題,是俄烏戰爭使波蘭能源短缺,進口美國、中東及挪威的油氣比原來俄羅斯的貴很多,致使通脹嚴重,維持在10%以上,加上大量烏國難民湧入,失業及待接濟人口大增,國內反戰情緒加劇,反對派質疑政府正動用大量赤字預算增加軍備,加上政府及北約供烏更先進和大殺傷力的武器,使戰爭升級,本來民眾仇俄的情緒,開始演變為恐俄,今年6月4日,單首都華沙就有30年來最大規模的50萬人反政府示威,現政府大有機會在今年10月大選後落台,波蘭反俄及積極拱火戰爭可能會落幕。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