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難棄軍事衝突 中國採和平競爭

艾瑞克‧耶爾(Eric Hyer)是美國著名私立學府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政治學副教授及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他對中美博弈、中美關係與國際秩序持有獨特及現實的見解。他的主張是參考歷史上大國自然會爭霸,但中美應不會也更應努力避免最終必戰的「修昔底德陷阱」。
2001年當中美關係還非常和睦之時,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名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揚言中國會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自從1972年共和黨總統尼克遜訪問中國、1979年民主黨總統卡特開始中美建交,由列根、老布殊、克林頓到小布殊,美國兩黨均支持中美合作發展,但如今中美關係竟淪落為兩黨均競相和中國搞敵對。
霸權主義 未能得逞
美國困擾中國的是其國際單邊主義行徑,特別是美政府帶動北約1999年掀起科索沃戰爭,2001年入侵阿富汗針對擾亂及控制中亞以圍堵中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推倒利比亞卡達菲政府,這些行徑及其後對烏克蘭、敍利亞軍政干預都以引入民主為藉口搞政權轉變,與中國強調尊重國家主權及不干預它國內政的理想背道而馳,也正是中美矛盾所在。
其實,中國及不少國家在內部及國際政治層面,都開始建立應對手段。有鑑於顏色革命的冒升,它們在國家內部開始收緊及控制西方支持所謂宣揚自由主義的非政府機構,避免它們以人權及民主為藉口作政治宣傳,甚至顛覆活動。中國建議推動文化多元化,建立孔子學院鼓勵文化交流,其實這些和以往美國的多種文化學術交流,英國、法國及德國的不同文化協會之工作極相似,但漸漸卻被美政府排斥。在經濟發展政策方面,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一個龐大的基建計劃,牽動由中國貫連中亞到歐洲,更擴展至非洲及南美,以擴大貿易及經濟發展,這其實也只是二戰後美國馬歇爾歐洲重建發展計劃的全球化翻版。然而,美國軍事過度擴張,已無資源發展此類雙贏計劃。
目前中國在努力支持塔利班阿富汗,以防恐怖主義、分離主義及極端主義影響到西面新疆;另一挑戰則來自東南面,美國拉攏日本、印度及澳洲在印太圍堵中國。美國以政治顛覆及軍事干預來推動美式民主化政權轉變來維護霸權,已被證實是全面失敗,美國只有重回經濟整頓及發展,才是和中國和平競爭之道。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