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西方制裁俄羅斯 雙標失敗全球知

俄烏戰爭一爆發,北約及歐盟成員國立即鼓動全世界要全面制裁俄羅斯,其中把俄國踢出SWIFT支付系統,就是要斷絕俄羅斯出入口商品。如今全世界有目共睹,俄羅斯與海外各種貿易來往仍然頻繁,最近西方傳媒也在探究為何對俄制裁失敗?
格魯吉亞政府由於曾被鼓動加入北約,與俄羅斯交惡,並於2008年8月與俄羅斯因南奧塞梯分離主義問題開戰而吃大虧。但事件過後,由於格魯吉亞經濟上非常依賴俄國,因而放棄考慮加入北約,只想加入歐盟,更藉北約及歐盟對俄經濟制裁而大發橫財。
檢查寬鬆 走私嚴重
德國之聲的採訪隊就在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接壤的一條公路,拍攝到數公里長的貨車隊運送各種各樣西方貨品進入俄羅斯。令北約及歐盟擔心的是,這裏入口的不單止是俄羅斯人民喜歡的西方奢侈品,還有電子科技產品、無人機、生產石油及天然氣機件的各種零部件,完全可以幫助推展俄羅斯經濟發展及軍事行動的需要。格魯吉亞政府表面上支持歐盟的制裁,但關卡檢查並不嚴謹,就如採訪片段指出,一些綠色大型垃圾車不用被檢查,每10分鐘就來回一次。
有議員反映,一些貨車可以豁免檢查,明顯是走私貨車,而且政府知悉這一切,只是不加干預,雖然官方受訪時解釋邊境已經盡了一切努力。
德國工業界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表面是減少甚至在政府監視下實施對俄禁運,只是它們對俄羅斯鄰邦的出口大增,德國工業貨品輸往格魯吉亞增加48%,輸往亞美尼亞增加132%,輸往吉爾吉斯更增加773%!這些又窮又人口少的國家,為何如今對西方商品突然有這樣大的購買力?一些格魯吉亞親西方政治人物就要求政府立法禁止轉運軍用產品入俄。另一樣嚴重走私的是貴價車,人們可以繞過格魯吉亞禁令,將它們運往亞美尼亞或伊朗,再進入俄境。
對於俄羅斯的大量石油及天然資源,格魯吉亞的海港波季(Poti)就是主要轉運集散地,石油及其產品、各種原材料可在這裏以鐵路或一個龐大的影子船隊運往世界各地。表面上西方向全世界威脅對俄制裁,但歐洲還在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就連美國也在進口俄羅斯的肥料,西方這種雙重標準,實在令全世界不屑。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