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修訂紅色名錄 載逾7千物種
【本報綜合報道】新加坡傳媒上周六報道,當地研究團隊歷經3年半,評估和記載生長於該國的逾7,300個物種,完成新加坡物種保護紅色名錄第3次修訂,所列入物種較第二版超出一倍,為迄今最完整紀錄。該名錄有助提升公眾對本地豐富生物的認識,更好地展開物種復育和改善棲息環境等工作。
有助制訂保育政策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表示,紅色名錄是指引新加坡自然保護策略的重要和寶貴資源,國家公園局為當地獨有、罕見和極危物種規劃及落實保育工作時,會以該名錄為參考。新修訂的紅色名錄目前涵蓋33個生物分類群,包括7種首次記載的分類群,如水生昆蟲、獵蝽科昆蟲、真菌等。另新列入部分物種,如極危的大鼷鹿、晴衣蝶和馬來雕鴞等。
紅色名錄的物種保育狀態從無危至全球滅絕,共分成7個等級,而在最新版中逾560個物種保育狀態獲得改善,其中包括生長在烏敏島的馬來假吸血蝠,牠此前曾被列為極危動物,但在公園局及關注人士在當地各處建造蝙蝠屋,提供了更多棲息地,牠們的數量有所增加,其保育狀態已改善為瀕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