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龍新品種 分布範圍改寫
【本報綜合報道】科學家10年前在智利發現一副草食性恐龍物種的遺骸,智利大學團隊近日公布研究成果,指遺骸過去從未在南半球見過,推翻長久以來對於鴨嘴龍分布範圍的看法。相關研究目前已刊登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2013年,探險隊發現上百片淡黃色不明骨頭碎片,因此展開長達10年的研究,最後確定為新的鴨嘴龍品種。該品種被命名為「Gonkoken nanoi」,意思為類似野鴨或天鵝,屬於草食性哺乳類動物,身長長達4米,體重可達一噸,生活在7,200萬年前的南半球南端,即現在的智利巴塔哥尼亞地區(Patagonia)。
遺骸現南半球 較為少見
研究作者之一、智利大學古生物學主任華加斯(Alexander Vargas)表示,新物種看起來十分輕盈,可以輕易以兩腳或4腳着地的方式,取得高處或地面上的植物來吃。鴨嘴龍大多數在北半球被發現,南半球較為少見。今次發現推翻科學界長久以來對鴨嘴龍分布範圍的看法,後續將研究新品種鴨嘴龍是如何去到智利,並在瀕臨絕種的環境下,是如何單獨生存。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