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烏克蘭大國之途 成敗在烏戰結果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到處出訪,在國際會議與多國的國會演講,風頭聲勢一時無兩,他似乎覺得烏克蘭已成為大國。
在美國的支持及西方各國的擁戴吹捧下,他儼然以大國領袖自居,肆意批評別國不盡力支援烏克蘭,不制裁俄羅斯。他當作自己為歐洲價值的捍衞者和體現者,一如中世紀十字軍東征帶領聯軍的英法國王。澤連斯基在美國的支撐下,代替美國號召各國抗擊俄羅斯。在近代歷史中,沒有一個國土淪陷、抗戰艱苦的國家元首,可如澤連斯基般在國際舞台上耀武揚威,頤指氣使的。
這是異數,但不是靠澤連斯基過人的外交技巧,也不是靠烏克蘭的大國因素。從烏克蘭戰爭到澤連斯基的人氣,事實上都是美國導演的政治劇作,戰爭是美國自2014年便努力營造預謀的結果。澤連斯基不過是美國跨國媒體刻意的包裝,綵排演出,結果左右了西方和國際在美國控制以外的輿情民情,協助美國在各個國家動員援烏抗俄。只能說明美國的政治操作是何等高明,國際上還沒有可與之抗衡的文宣力量,各國人民也多受美式西方文明價值所把弄。
隨時成為歐盟代言人
烏克蘭在戰爭中雖然負上千億美元債務,幾十年都不可能償還,但由此它建成了歐洲最大、作戰經驗最豐富的軍隊。烏戰若不敗,它必然成為歐洲的軍事大國。由於軍隊和政府都被新納粹主義滲透,意識形態的控制和動員力量也應是歐洲最強,且可號召歐洲各國的極右派、新納粹主義勢力跟從。
澤連斯基政府實行戰時專政體制,民主只具形式,政府的專政程度高。戰後澤連斯基體系若不被美國拋棄,大有可能借助龐大的軍隊,歐洲各國的極右派跟從,變成歐洲真正的政治大國。若戰後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澤連斯基政權更可在美國支持下,抗衡法德大國改變,北約、歐盟的權力和政治組成。法德的歐盟對美國開始疏離,「新歐洲」本來是以波蘭為首,烏戰後,若烏克蘭不敗,挾着戰時形成的人氣,大有可能替代波蘭,聯結波羅的海及東歐等國家,作為美國在歐盟的代言人和「打手」。
烏克蘭戰爭的歷史意義是從根本動搖二次大戰後歐美共管的體制。是走上美國一霸再大的格局,抑或是歐洲自立,世界多極的新體系呢?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