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國家瀕經濟崩塌 烏克蘭危機四伏

一個國家若進入持久戰,勝利決定性的因素就是經濟實力,二次大戰德國和日本的戰敗,就是它們無法和美國、蘇聯的龐大經濟實力競爭,無論是武器和生活物資的生產、能源供應及運輸設施維持。俄烏戰爭發展至今,烏克蘭在其經濟實力方面就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難以克服。
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初期,以為可以很快迫使烏克蘭求和,完全沒有考慮打持久戰,故此沒有像二戰盟軍般全力摧毀對方的經濟基礎。可是,當2022年4月和談失敗,加上烏克蘭在9月獲北約大力軍援反攻得利,俄政府了解到要和西方國家支持下的烏克蘭打持久戰,於是開始摧毀烏克蘭的經濟實力,全力襲擊烏國的軍事、工業及能源設施、燃料及武器倉庫、交通運輸設施等,造成烏克蘭不單止戰場上武器、彈藥及能源供應緊張,全國缺水、電、燃料,運輸設施也遭破壞,生產力大跌,經濟凋敝。
開支龐大 生產力降
戰前烏克蘭生產全球10%小麥、15%玉米及13%大麥,也是全球最大葵花籽油生產地。烏國更是前蘇聯的軍工重心,主導生產飛機、坦克、軍艦,還有礦產、冶金及汽車工業,其工業生產佔GDP的23.5%。不過,烏克蘭的農業及特別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東部,但因為分離主義,它的破敗早在2014年已開始,當時烏克蘭納粹主義武裝力量夥同烏軍,已經在摧毀烏東的工業、農田和交通設施。
俄軍去年10月開始對烏西的襲擊,使烏克蘭如今失去近八成電力,更缺水和天然氣供應;而去年12月開始,只有3%工廠還可以全面生產。烏政府相應稅收減少,還要增加國家開支,2023年軍費預算達400億美元,是GDP的9%,財赤估計達380億美元。為了應付開戰的龐大開支,政府去年開始印鈔,通脹率去年平均已超過25%,同時為了輸入武器、能源和物資,政府亦動用大量外匯儲備。去年烏克蘭經濟下跌30%,出口下跌超過40%,更有40%人口失業。
不過,烏政府要維持下去,其實主要經濟命脈來自西方國家,到今年2月,它們已提供了及將提供1,0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到2024年豁免其外債還款。這些經濟援助,使烏政府估計可使全年通脹控制在18至24%,甚至比土耳其或阿根廷更好!不過,長貧難顧,一切還要寄望戰爭不會惡化及和平早日到來。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