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G7峰會新冷戰 美主動華被動

在日本廣島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美國正式啟動畫地為牢的新冷戰。一方面是美國整頓隊伍,建立新冷戰的團隊;另一方面是以烏克蘭戰爭為藉口,全面封殺制裁俄羅斯,並以加強二級制裁來阻止中國、伊朗等支援俄國。G7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以烏克蘭危機作為新冷戰聯盟的出發點,但留下伏筆,用台灣問題的國際化針對中國。依俄羅斯的說法,是同時圍堵俄、中。這應該是新冷戰的目的,以圍堵俄羅斯作為起點,終極便是圍堵抑壓中國。G7的決議是第一次全面地劃清兩大陣營的界限。
G7會議在G7發達國家外,還加上南韓、澳洲,以及「全球南方」的代表,包括巴西、印度、印尼和非洲聯盟、太平洋島國論壇的代表國,表面上似是G7與「全球南方」聯手,實際上G7決議只代表發達國家,「全球南方」國家同意的只是堅持聯合國憲章,不改變現狀,以和平對話解決危機,其中全無新意,看不到這些新興國家怎樣參與美國的新冷戰,它們出席G7會議,不過是禮貌呼應美國和日本的邀請。
中俄合作 抗衡西方
日本比美國更熱衷於拉攏新興國家,或許這是日本試圖在G7會議的美國控制中,加添一些可以制約美國的因素。參加者中缺阿拉伯國家聯盟和中東的國家,巴西也難以代表正快速左翼政治化的拉丁美洲,以全國人口只有80多萬的小島國來代表非洲聯盟更是笑話。印度等新興大國並沒有表示支持美國的新冷戰,其餘的發展中國家亦不會參與這場新冷戰的開場儀式。日本的努力白費,G7還是美國當前白人發達國家的好戰集團舊冷戰格局,不過加上一直想脫亞入歐的日本,在新形勢下沒有多大的轉變。
在G7會議後,美國會進一步把制裁俄羅斯、圍堵中國的措施落實,並脅迫其他國家以及國際機構跟從,新冷戰會進入白熱戰的階段。當然,還有三個因素可影響發展,一是烏克蘭戰事如果美烏失利,會否把戰爭擴大,抑或收縮?二是俄羅斯的反應,怎樣繼續突破制裁?三是中國有否擺脫圍堵的力量和策略?中國與俄羅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可以有所合作,但步伐太慢,未必可應對美國新冷戰的急迫壓力,其中以中俄合作尤為關鍵,因為當前只有這樣才有能力抗衡美國和北約,中國或中俄不應坐視美國的主動攻擊而猶豫不決。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