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研究覓食 採集寄生蟲 免傷及鯨鯊

研究人員從鯨鯊身上採集橈腳類寄生蟲。 研究人員從鯨鯊身上採集橈腳類寄生蟲。
研究人員從鯨鯊身上採集橈腳類寄生蟲。
澳洲海洋科學家在西澳省寧格魯地區,透過從鯨鯊身上採集的橈足動物,發現可取代抽取鯨鯊皮膚組織揭示覓食資訊,包括牠們在海洋中進食時的深度,以及牠們在何時進食等,相關研究已在國際期刊《魚類》上發表。
澳洲傳媒前日報道,鮣(粵音:印)魚通常會幫助去除鯨鯊身上寄生蟲的甲殼類動物,但牠們僅在平坦表面上處理,位於鰭前緣和嘴部的寄生蟲則難以去除。研究人員發現部分鯨鯊會停止游泳,讓他們以膠刀採集嘴唇等棘手區域的寄生蟲,藉此與人類建立共生關係。參與研究的高級研究員米坎(Mark Meekan)表示,橈足動物實際上是鯨鯊的小型黑盒,與其抽取鯨鯊的皮,不如取走充滿鯨鯊組織的橈足動物。
發展人鯊共生不容易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鯨鯊與人類之間的共生關係發展並不容易,牠們在水中的速度看似很慢,但人類要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跟上,爬到牠們的頭上採集橈足動物則更加困難。米坎對此笑稱,鯨鯊可能會看着人類然後心想「這到底是甚麼不優雅、游泳能力差的東西」,而當自己開始從鯨鯊嘴唇上刮下橈足動物時,牠們可能會感嘆「這是自己見過的最大的清潔魚」。本報綜合報道
研究人員準備用於鯨鯊研究的船隻。研究人員準備用於鯨鯊研究的船隻。
研究人員準備用於鯨鯊研究的船隻。
米坎米坎
米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