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德經濟前路茫茫 恐淪為歐洲病夫

當前震驚德國社會的經濟消息,是德國菲斯曼(Viessmann)公司以120億歐元向美國的開利全球企業(Carrier Global Corporation)出售其旗下重要組成部分Viessmann Climate Solutions,80%是現金支付,其餘20%是用開利股份。菲斯曼是有家族背景的成功企業,其熱泵(heat pump)技術正是出售部分,這項技術執德國牛耳,收益龐大及有國際競爭力。
因此,德國朝野及傳媒界大聲疾呼德國企業出走及被併購,會造成德國企業出售潮的經濟衰敗,德國經濟會淪為「歐洲病夫」。更有社會輿論要求政府深入調查這次併購會否使關鍵技術外移流失、減少國內生產及就業,而要加以阻止。
找合作夥伴謀擴展
德國經濟分析家就指出,菲斯曼要面對亞洲中、日、韓的對手如美的、大金、LG及三星平價同類產品湧入歐洲,不能不找合作夥伴加強經濟規模,與開利合作可拿開利股份、佔領美國市場及享受美國政府的優惠。現時若不趁好出售謀求擴展,恐怕到受不起國際對手擠壓才出售,會損失巨大。而且,併購計劃預期企業在德國本土會加大生產,可以削減生產成本以增加利潤及市場競爭力。
近日德國一項企業調查的驚人發現是,竟然有56%的受訪企業計劃在國外尋找發展,只有44%受訪企業會留在國內。更驚人的是,只有22%受訪企業沒有意圖出售,其餘78%都有意圖出售。
這一切說明德國的企業經營條件非常艱辛,首先是政府高經營稅、高工資及職業安全保險,近年還嚴重欠缺技術及研發人才。另外一個是德國很多家族企業特色導致的問題,德國本來引以為傲是它經歷19世紀末及二戰後兩波工業發展,出現很多優良中小家族企業,但到如今不少沒有後人接手,出現青黃不接、轉售及結業的困擾。
上面的趨勢說明一個事實,就是德國欠缺經濟及社會規模來推展高新科技的市場化。失敗例子是德國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企業在1990年到2010年初非常成功,但漸漸在政府減少補貼下無法和中國競爭,如今要大量進口中國太陽能及風力裝置,還有磁懸浮鐵路技術,發展出來也因國土小及投資太大,無以為繼,卻在中國發揚光大。因此,找國際大國合作夥伴才是出路。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