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若敗走烏克蘭 歐洲將由亂轉治

烏克蘭戰爭不易確定勝負,戰場上可以分高下,但只限於戰役。由於烏克蘭背後是美國與北約,武器以至軍隊供應可以源源不絕,戰役失敗可用不斷提升的武器系統來扭轉敗局。決定因素不是軍力的高低,而是政治,美國北約可介入乃至參戰至哪個程度?就如阿富汗,美國未用全力,仍可維持二、三十年的戰爭。
撤軍是政治決定,不是軍事決定,只要美國與北約堅持,烏克蘭戰役敗了還可再有戰役,一如韓戰,可以反覆反攻,韓戰停戰也是政治決定,韓戰的結束便是美國在政治上失去再戰的決心。烏克蘭戰爭中,美國的消耗已超過整個阿富汗戰事,美國現時財力大不如前,對手俄羅斯已將之看成衞國戰,不勝不休,依靠戰場勝負來結束戰爭已不可能。
若戰役失利,美國會否又如阿富汗那樣壯士斷臂呢?無論如何,美國政治上從國內因素考慮,頗有停戰撤軍的可能性,亦未必要等待特朗普上台才會如此。
與俄羅斯和解共存
一旦美國放棄,烏克蘭澤連斯基政權必然無法維持,後果如何呢?澤連斯基政權跑到波蘭或美國作流亡政府機會不大,烏國必有新的政權與俄羅斯談判,重建國家,重建烏俄關係。澤連斯基的猢猻散,便是把前台政客、後台寡頭財團都趕出烏克蘭,據西方的報道,澤連斯基貪污,美國支援的龐大資金已造就了他們逃亡的生活支持,但他們現時的政治光芒便會驟然而止,變成英美又一批政治寓公。
其次是周邊國家的政治取向轉變。美國一退,北約便癱瘓,歐盟不會接手繼續抗俄,在俄西邊界部署的30萬大軍將迅速減少,歐盟從軍事對抗會轉移至政治上與俄羅斯共存,也回復爭取俄的低價能源來重整歐洲經濟。波蘭仍可堅持仇俄,但獨力難支,會被德、法、荷、比邊緣化。
最悲慘的是波羅的海三國,俄裔居民最多的拉脫維亞會率先改變立場,尋求與俄和解。就連立陶宛也難頑抗,不可能與波蘭組保守聯盟。黑海諸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均受惠於俄天然氣供應,反俄已不積極,歐盟的烏克蘭政策便會變成與俄和解共存,或在美國與中俄之間保持距離,重心會是經濟建設,努力在德、法帶領下維持在其後多極政經國際中與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等並立,扭轉近年衰落之勢。
美軍敗走,歐洲的形勢便如中東從亂返治。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