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馬克龍抗拒美霸 聯中爭政經自主

法國最近的政治動作,引發北約以及歐盟內部不少批評和政治反省,可謂石破天驚。
首先是3月28日,中國海洋石油和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完成了首次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採購,成交量約6.5萬噸。無論加拿大及德國都有親美學者批評這做法,是打開一個改變西方和中國以美元或歐元結算的新局面。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英國首相辛偉誠於3月10日在巴黎舉行第36屆英法峰會,會後發表的聯合宣言中提及「法國和英國重申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明顯是重申以美國為首西方的立場。不過,在4月結束訪華行程後,馬克龍改變立場,表示歐洲要避免在台海衝突中站邊美國捲入戰爭,更強調歐洲要「戰略自主」,「不應成為美國附庸」。
帶領歐洲團結統合
雖然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對美法關係仍然充滿信心,但同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就批評,如果法國在台灣問題不站邊中、美任何一方,那麼美國在烏克蘭衝突也可以不站在任何一方。
另外,德國保守陣營亦立即發聲,曾在默克爾時期擔任環境和核安部長的勒特根,就批評馬克龍在替中國搞公關行動,但對歐洲是一個外交災難,因為若果歐洲表現中立,北京武統台灣的機會將更大,或許馬克龍只為法國企業家的利益說話。
然而,在法國本土,馬克龍這番言論卻得到相當廣泛支持,首先是如今愈來愈反對法國支持俄烏戰爭的政黨組織及民間人士,強調俄烏戰爭已經不是法國人的戰爭,台海戰爭更不可能是。此外,馬克龍此舉更凸顯他在延續法國自戴高樂時代以來所奉行的政策,一方面法國政治及軍事自主,另一方面要帶領歐洲走向團結統合,成為在美國、中國及俄羅斯以外,另一個有強大經濟及軍事實力的一極,而在歐洲大陸,也只有法國有核子武裝及強大海軍,更沒有美國駐軍,有帶領歐洲的軍政實力。
目前法國想完成目標,就要進而增加經濟實力,而馬克龍看到,只有和中國擴大合作,才有美好前景。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