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盔甲魚化石 揭古魚泳速演化

九尾狐甲魚的生態復原圖。 九尾狐甲魚的生態復原圖。
九尾狐甲魚的生態復原圖。
【本報綜合報道】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團隊早前與英國英格蘭布里斯托爾大學合作,研究約4.1億年前廣西早泥盆世古魚類特異埋藏生物群中發現的首具完整保存尾鰭盔甲魚類化石。最新研究表明,盔甲魚類屬游泳能力較強的快速游泳者,有助揭示早期魚類游泳速度演化。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在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
新品種命名「九尾狐甲魚」
內媒周一指,化石是盔甲魚類新屬種,因尾鰭具9個手指狀分叉,而獲命名為「九尾狐甲魚」,它保全了學界缺失的盔甲魚類身體細節,揭示該種魚類全貌。今次發現的九尾狐甲魚長約10厘米,身體和頭甲均長約5厘米,全身覆蓋細小的菱形鱗片,除擁有盔甲魚類典型的下歪尾,尾鰭是原始叉形尾,上面覆蓋排列整齊的鱗質鰭條,表明鰭條下附有強壯的輻狀肌。
化石正模標本和副模標本分別完整保存尾鰭收縮和舒張的兩種狀態,展示了盔甲魚類尾鰭的形態細節。研究員蓋志琨表示,這反映盔甲魚能有效利用肌肉收縮來控制尾鰭與水流的接觸面積,並產生不同的推動力。研究表明,其巡航游泳速度甚至要比部分更進步的有頜魚類快,否定學界一直認為「積極的捕食策略傾向導致有頜類起源」假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