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歐關係遽變 全球化也要改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主席萊恩訪華之後,中歐的關係和中國相應的外交戰略便應該很清楚了。
從歐盟議會與布魯塞爾的歐盟官僚方面,中國很難獲取他們的全面支持,波羅的海3小國由仇俄演變為對中國敵視與對立,使中國在歐盟一票否決的決策體制下沒有可能獲得友好政策的對待。中國因而不可能再繼續在烏克蘭戰爭前的對歐戰略,一如《中歐投資協定》被冷處理地擱置。
中國雖然還要與歐盟打交道,因的是歐盟在國際體系裏的重要地位,但在政治化的政策範疇裏已不可能有合作的機會。中國仍要保持與之溝通,努力說服,為的是未來的轉變,而不是當前的政治經濟。事實上,烏克蘭戰爭無論怎樣結束,歐盟內部的分歧與分裂已在所難免,歐盟只會掙扎怎樣維持整體的團結與協調,對華政策難有突破。
歐盟戰略自主難實現
但是,歐盟之失是德法等大國之得。在美國介入底下,德法在烏克蘭戰爭前爭取的歐盟戰略自主政策的目標很難實現。美國不會放鬆對北約的控制,在歐駐軍與部署大殺傷力武器只會增加,借增加軍費也不易讓德法推動歐盟外交與軍事的自主,餘下的僅是德法主動地開展以本國為基礎的雙邊、多邊內外關係。中國在歐洲的戰略對象便從歐盟轉為德法等主要成員國,逐一的爭取與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或者未來可借德法的勢力回升重回與歐盟的對等談判、合作。這應是不止三五年以後的情況了。
歐盟對華或同時對美的經濟政策已從脫鈎轉為減少風險(Derisk),亦即是在關鍵經濟與產業範疇減少對外國的過度依賴。開始時是針對中國,但從美國近年對歐政策看來,歐盟也要對之抗衡,不能從依賴中國、俄羅斯轉為依賴美國。核心的因素是歐盟面對中國的競爭,美國與俄羅斯的制裁與反制,需要維護歐盟發展的利益。在關鍵領域減少全球化,增強本土化的投資與發展。由此而美國優先,歐盟亦要優先。中國的全球化產業與投資戰略便要因應修改。一方面,拓展一帶一路的全球化,另方面對G7的發達國家回歸至貿易為主,而非投資引領,以免與它們新近的產業保護政策衝突,也要因應地降低中國與它們的經濟關係。中國也要中國優先,只是方法有異,還要考慮到與非西方國家的關係。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