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菲律賓成美基地 中國策略須大變

在烏克蘭戰事之後,美國一直在東亞找機會圍堵中國,先是與澳洲、日本合力,並助澳洲建核動力潛艇;其次是引北約國家派艦隻往南海巡航;再次是與日本、南韓軍演,拉攏南韓右翼政權與日本政治和解,形成東北亞的對俄、對華、對北韓防線,繼而武裝台灣;最新的安排是在前殖民地菲律賓廣設軍事基地,在日、韓、澳及北約的背後,還是依靠美國自身的軍事基地。從南韓、日本沖繩至菲律賓,後援的是關島、夏威夷,這樣的陣勢加強建設的話,便是美國在東亞的防線和進攻前沿陣地,用美軍督促日韓澳菲,而以台海為預期的主戰場。
失了菲律賓,中國破拆美國之局便出現了缺口,即使穩定東盟其他國家,美國還可利用菲律賓在南海挑釁,在東盟製造紛爭,有利美國拉攏收買東南亞親美的政治勢力。中國只能用強硬反制,不讓美國推動菲律賓得寸進尺,而強硬的態度應不止於對付菲律賓,亦應針對日本。中國的軍艦戰機應加強巡航於東亞海域,甚而經常性地東出太平洋,威逼關島和夏威夷,目的是示人以強,主要是警示日本、南韓、菲律賓、東南亞其他國家與台灣,顯示為捍衞主權和國家利益,中國是不會退讓的。
吹沙建島 抗衡美國
不過,美軍在菲律賓擴建軍事基地,必然增加駐軍,也可如在日韓那樣秘密地部署戰術核武,威脅中國南方,支援台獨。且菲律賓政府親美的表現可以主動挑起南海島嶼爭端,試圖在東盟會議製造對華不利的言行,挑撥其他南海國家參與。這將會是今後台海、東海、南海三個海域都會出現與美衝突的趨勢。
針對菲律賓的美軍基地,中國須進一步在南海吹沙建島,鞏固南海的軍事基地以抗衡,也需要在菲律賓以及東南亞各國加強針對性的政策,一是從菲律賓內部支持反美親中的勢力發展;二是用經貿、科技教育合作穩定東南亞各國與中國的關係,其中可着力推動香港與東南亞金融、服務、教育與旅遊的合作。
美國成功介入菲律賓,顯示出中國政策有必要提升改善。日本難於拉攏,除非美國危機嚴重;南韓於下個選舉亦可轉變;菲律賓的政治複雜,既不民主(大家族壟斷),也非專制(寡頭壟斷卻未有一方勝出)。中國拉攏合作的政策,要更為高明才可扭轉劣勢。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