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烏戰意外變化 俄與中東合作

雖然美國可以動員百多國在聯合國大會要求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但決議無約束力,只是政治表態,投票贊成的國家也大多不參與對俄的制裁。投票結果反映美國在國際上還佔優勢,可是在非西方的大國中同情乃至支持俄羅斯的似乎還佔主流。俄羅斯錯在率先出兵入侵烏克蘭,觸犯了非西方各國對主權的堅持。但是,它們既不參與制裁,也不與俄羅斯關係惡化。反而,在非洲、在中東,俄羅斯還是受到歡迎。特別是中東,對國際政治經濟還是舉足輕重。俄羅斯得到的支持,已可減輕美國歐洲制裁的壓力。也可在戰後,它們幫助俄羅斯在地緣戰略方面打通中東、西亞、中亞南下通路,使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OPEC+在石油天然氣的國際市場有更大的合作與發展。
石油美元體制或動搖
中東關鍵的是沙特阿拉伯與伊朗,二國對立,可若兩國和解,中東便只餘以色列的不穩定因素。但俄羅斯與沙特、伊朗合作關係密切,利益重疊,俄羅斯與以色列又有特殊關係。若俄羅斯用石油天然氣外交把土耳其也拉進來,中東的主要地區大國便成夥伴。一是排斥美國歐盟的勢力;二是更牢固地把持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抑壓歐盟,聯繫中國、印度,不讓美國可用能源武器化來分化各國。石油美元的體制亦會動搖起來。
由於美國與沙特出現矛盾,也因沙特正全力推動石油全產業鏈的發展,經濟多元化,與其他國家、市場進行更深廣的連接交易,便不可能維持石油美元體制的與美分工。最近沙特與灣區各國的積極合作,便代表外交經濟戰略的大變。具體而言是以新建鐵路網連接阿曼、波斯灣各酋長國、約旦,和西及埃及。沙特的石油財力推動整個區域的經濟整合與政治合作。加上中國與阿拉伯聯盟共建命運共同體,以中國的資本、基建能力、工業、市場和政治影響力協助阿拉伯聯盟國家的發展,與沙特合作,中東發展形勢正在大變。
埃及的積極加入,阿拉伯聯盟重新與敍利亞溝通。土耳其、敍利亞的大地震正好打破美國對敍的封鎖禁運。沙特、聯合酋長國與約旦官員訪問敍利亞。
與此同時,俄羅斯與沙特、聯合酋長國貿易大增,杜拜更成俄羅斯企業與商人的集中地。最近,灣區各國與土耳其亦恢復從波斯灣,經敍利亞、土耳其到歐洲的鐵路規劃。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