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俄烏鼙鼓驚天地 反戰浪潮震寰宇

隨着俄烏戰爭在烏克蘭巴赫木特市及其他戰區戰況更趨激烈,全球反戰情緒也更加高漲。根據總部在巴黎的Ipsos Survey(益普索市場研究股份公司)在世界多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平均71%受訪者反對自己國家捲入戰爭,其中歐盟整體56%反對向烏克蘭供應武器。
2月18日,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以「反對戰爭機器」為號召的示威大遊行,要求政府停止供應武器給烏克蘭,以及立刻開展和平談判。3月18日,示威者將於華盛頓為紀念侵略伊拉克20周年而舉行大集會,同時反對北約在烏克蘭問題的立場。
矛頭指向北約國政府
根據英國「制止戰爭聯盟」的消息,歐洲方面,2月19日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第3天,一萬人舉行反戰示威,矛頭指向北約成員國政府,居然利用本來宗旨是「透過對話達致和平」的會議,討論如何向烏克蘭供應武器。示威最有趣的場面,是德國極左及極右都有示威者參加,他們之間亦有爭吵,但共同反戰及要求德國退出北約,也大喊「美國(軍隊)回家鄉(US Go Home)」這大半個世紀的經典口號。2月26日,意大利及西班牙多個城市也有反戰示威,同時德國不同城市有16個和平組織進行20項行動,柏林的示威陣容浩大,有1.3萬名包括左、中及右人士;法國全國也有15項行動。
這些示威的廣泛出現,是由於北約成員國政府大力片面宣傳俄羅斯的入侵,而全然不提北約多年來漠視俄羅斯多次警告,繼續東擴,並於2008年後扶植及武裝化烏克蘭的極右分子侵害烏東俄裔人民。加上歐洲的北約成員國議會是主戰派當道,因此反戰的人民及民間力量只能透過主流傳媒以外的聲音及透過議會外的社會力量,以示威方式帶動社會認知及凝聚反戰力量。
令歐美反戰團體憤怒的是,以美、英及德國為首的西方政府,抹黑反戰倡和的社會力量是「普京的代言人」。而令這些團體更積極反戰的,是它們最近震驚地發現《金融時報》報道近幾個月大軍火商的股價不斷急升,因為投資者相信北約成員國政府還會向烏克蘭大量供應武器。結果預期戰爭若沒有全世界反戰力量的阻力,是無法短期內結束的。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