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伊文明對話 重構世界大局

伊朗總統萊希日前訪華,不單止對中東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以至國際能源政治經濟有巨大影響力,更令人意料之外是中伊兩國的文明對話。
中伊兩國聯合聲明指出,發展緊密的戰略關係是作為東亞和西亞兩個古老文明所作出的歷史選擇。萊希訪華期間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亦說,將中伊兩國聯繫在一起的是文明史。中伊合作不是現實政治拉幫結派,也不是針對哪一方的臨時性、以利益結合的政治聯盟,而是以千百年兩國古老文明的歷史並起與合作交流作為基礎。根在文明,源自中古。
文明可以包括宗教,但不盡是宗教,反而宗教從屬於文明。中國歷來對宗教是多元包容,伊朗的波斯帝國後來信服伊斯蘭教,卻把波斯文明滲入於伊斯蘭教,不僅有什葉與遜尼的派別差異,更主要是伊斯蘭教的世俗化、政治文化,包含不少波斯因素。即使今天,經歷1979年的宗教革命後,伊朗也不是極端原教旨主義的宗教,世俗成分(即波斯文明傳統)仍佔重要作用。
攜手合作 獨立自主
中國與伊朗的文化交流深厚,自唐代以來交流頻密。薩珊王朝在被阿拉伯打敗之後,存身於中國,唐的文化藝術頗多受薩珊王朝的影響。波斯商人久居中國,也多融合於中國社會與文化之內。伊斯蘭教興起之後,伊朗敗於黑白衣大食,再難復帝國舊觀,但在中亞、西亞以至中東一帶,仍然是重要的文化文明體系,只是沒有波斯帝國將之融合周邊,反而是被周邊融合。但伊朗文化文明擴大於伊朗舊境以外,也在今天主導什葉派政治,形成中東的什葉地帶。
唐代以後,中伊交流受阻,可是絲路不斷,波斯科技文明亦借伊斯蘭教帝國勢力與古希臘文明、印度文明經絲路往意大利,經北非、西班牙往歐洲,造就歐洲的文藝復興。中伊、伊歐文明相互滲透交流發展,應是中世紀歐亞大陸文明的主流。
歐洲進入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文明變了質,打擊異己。好不容易在21世紀,中國與伊朗復興,東亞西亞兩大古老文明可以再攜手合作。中伊歷史文明史不是侵略、掠奪,而是絲路的互通有無、文化交流,因而如萊希總統所說,必然是反對單邊主義,獨立自主及否定獨裁和支配。中伊的文明對話與合作應可迫使歐洲文明返回正路,超越種族、宗教和狹窄的文明觀,也超越資本的利益。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