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內地疫情趨下降 粵康碼今起停用

廣東的民眾出入場所時已經毋須掃碼。(中新社圖片) 廣東的民眾出入場所時已經毋須掃碼。(中新社圖片)
廣東的民眾出入場所時已經毋須掃碼。(中新社圖片)
新冠死亡病例較高峰期跌逾97%
內地傳媒昨天報道,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數據以來,由去年12月8日至今年2月9日,內地累計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超過8萬人,今年以來報告染疫人數及死亡人數呈波動下降趨勢。內地最早推出的省級健康碼「粵康碼」,今天起關閉健康申報等服務入口,徹底刪除並銷毀服務相關所有數據。
內地過去兩個月有83,150宗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其中基礎疾病合併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病情加重死亡76,519宗,佔逾92%;餘下6,631宗是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佔近8%。在同一時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數今年1月4日達到每日峰值4,273宗,隨後持續下降,最新跌至102宗,較峰值下降97.6%。
核酸檢測感染人數降至9000人
各省報告人群核酸檢測感染數及感染率呈現先增後降趨勢,感染人數去年12月22日達到高峰694萬人後波動下降,今年2月6日降至最低的9,000人;抗原檢測感染數及感染率去年同日達到33.7萬人峰值,感染率21.3%,今年2月6日降至最低的784人。
報道續指,內地目前的主要流行毒株中,最常見的BA.5.2.48佔報送分析病例的60.9%;其次是BF.7.14佔28.3%;另外發現13個重點關注的變種株,包括一宗XBB.1、5宗BQ.1.1、一宗BQ.1.1.17、4宗BQ.1.2、兩宗BQ.1.8。北京市、天津市、內蒙古自治區均以BF.7及其子代分支為優勢株,其他省份多以BA.5.2及其子代分支為優勢株。
銷毀數據保障個資安全
另一方面,「粵康碼」表示根據國家新冠防控政策措施優化調整要求,今天早上11時起關閉抗原自測老幼助查、健康申報、數字空間、防疫工作台服務入口,刪除及銷毀數據保障個人資料安全。「粵康碼」2020年2月上線,至此工作逾1,000天,該碼逐步在廣東全省推廣,過去3年疫情期間,單天亮碼數最高曾經達到2.66億次。
在今年廣東省兩會上,有委員建議評估並及時刪除疫情相關敏感資料,亦有代表建議建立數據刪除機制。惟《網絡安全法》要求,營運者對訪問的數據需要儲存6個月以上,以方便監管機關檢查營運的合規問題、倒查網絡安全事故責任。內地傳媒指行程卡或健康碼等平台的數據應該「先審計再刪除」,確認無數據濫用才可以刪除。本報綜合報道
工作人員撕去粵康碼海報。工作人員撕去粵康碼海報。
工作人員撕去粵康碼海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