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飛艇衍生鬧劇 美國陰謀明顯

在中國飛艇事件上,美國的表現是前後不一。在擊落飛艇之前,軍方說是不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即使飛艇飛越美國本土,跨越敏感軍事地區,軍方解釋說飛艇監察所得,不會比中國近低空衞星所得為多,所以遲遲不將之擊落。
可是在擊落後,軍方又說飛艇有軍事監察功能,且製造出其屬中國全球軍事監察體系的組成部分。後者依據中國失控的飛艇,又發現有一艘在南美。但既有軍事監察功能,若如前說,沒有突出作用,何用將之擊落?若是侵犯美國的國家安全,為甚麼不早予擊落?又若是美國早已知悉屬中國國際軍事監察體系,美國以其衞星系統的先進和廣布,為甚麼不把入美境的飛艇與在南美的飛艇一早公布及處理,為何延至引發國內的政治批評才有行動呢?
一早知悉 借勢炒作
美國政府應是一早知悉,但未採行動,有所期待,亦相信與中國有所談判。可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被迫要宣布延遲訪華,才把飛艇事件翻出來作為對中國拒絕布林肯訪華的反制。飛艇事件不過是政治操作、媒體配合的鬧劇。其後共和黨的起哄,拜登政府之批評中國,都是劇本定下的反應。美國可怎樣反制呢?或許是把飛艇的中國國內製造商列入制裁名單,施加制裁。但這間公司有多少美國業務呢?將之制裁實質屬替它作宣傳、市場推廣。飛艇飛行萬里要讓美國軍方大張旗鼓才把它擊落,飛艇的性能質量便應不錯,當可出口,包括美國了。
與此同時,美國拒絕因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違反美國制裁而對之制裁。美國說是法治,按規則辦事,實際在現實政治中,就算涉及所謂美國國家安全的制裁,也是有許多例外豁免。美國對印度顧忌,對中國也一樣。拜登政府還是企求與中國在目前的世局裏和解,一是增加溝通,可給國內外包括中國國內對美國和解態度假象,緩解中國應對美國冷戰壓力的措施,又一次重複舊伎倆,一如最近2014年的《明斯克協議》欺騙普京那樣,爭取時間建立對華未來攻擊的力量。二是希望借與華和解爭取在國內外的政治主動,轉移重點,用與華和解來沖淡對俄的強硬,其中當然也隱含與俄和談的可能性,也有利美國等組織反華的聯合陣線,培植發動中國的親美勢力。
政治鬧劇背後,還是陰謀政治。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