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統治難免 緬甸無法發展
東盟國家中,政治最不穩的便是緬甸,獨立後民主政府與軍事政變交替,由於多民族並存,原來英國殖民地體制,以至英佔之前的封建國家,都沒法解決多民族之間的矛盾。山嶺與河谷平原的地理差別,更構成民族之間的隔膜和差距。政治上居統治地位的緬族有內部的衝突,階級、地區和英國殖民文化都分化族群。除山地固有的各民族外,還有英治時期來自印度大陸的龐大移民,包括在若開邦其後演變出來的伊斯蘭教羅興亞人。
獨立後建立統一的國家是一個艱巨的政治工程。用聯邦制來整合經濟條件和語言文化大不相同的各族,單靠西方的民主政治,效果有限。近乎內戰迫使代表國家現代化的軍隊要用政變終止政治衝突,並以軍隊的全國性組織來擔當建國的責任。但是,馬上得天下(政變)易,下馬治天下難,緬甸軍隊的緬式社會主義體制可鎮壓造反者,卻未能推動經濟發展。在西方的制裁下,沒法從外得到投資與援助,緬式的自力更生也沒法發展經濟。
政治鬥爭 經濟落後
作為二戰後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緬甸卻降為窮國,在於長期的軍事統治。2011年的民主化政治改革,軍隊用訓政的方法開放政權。可是2020年又有軍事政變,國家再受西方制裁而更沒法發展。即使中國與東盟並不施壓,軍事政府仍突破不了政治與經濟的困境,反而被鎮壓的民主黨派與山區的少數民族武裝合流,製造出更大的動亂,也招來軍隊更大的鎮壓,政治的惡化進一步打擊經濟,抹殺任何政治復常的機會。
由於西方並未全力介入,只讓NGO支持反政府活動和從外的經濟制裁,緬甸還可以在軍政府與反軍政府混戰中蹣跚而行,但日本提的最後的發展疆域、中國提的中緬經濟走廊都難以實現。日本助建的仰光至曼德勒鐵路更新完成,中國的跨境天然氣石油管道已運作,但中緬鐵路遲遲未建,缺乏更多的大型基建項目,緬甸難以整合全國的政治、經濟,沒法推動工業化來改變農業為主的經濟面貌,緬甸的政治鬥爭與經濟落後便成為東盟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唯一的希望是將之封鎖,留待未來處理。
不過,即使西方不介入,日本一直不捨棄緬甸,印度也借道緬甸通東北邦,中國的中緬經濟走廊不會存而不用。沒有大國角力,但地緣政治的各方勢力爭奪仍然難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