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東北亞中國戰略 保家衞國防侵略

在新冷戰時代,中國要防範的是近邊國家被外國勢力利用來作為敵人。烏克蘭戰爭顯示出美國與西方對付俄羅斯是深謀遠慮。一百幾十年的部署組織,已經不是一個政府、一代精英的謀略,而是帶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意識形態的敵對,不會因一場戰爭勝負而改變。
中國在19世紀的衰落是歐美加上日本的群狼圍攻,目的是把中國的領土分割。一如對付蒙兀兒王國、鄂圖曼帝國,是分而割之,將之完全消滅,代之以列強控制的所謂民主國家、民族國家。
歐美侵略本質不變
中國有幸,全國上下打敗了日本的侵略,中共革命也從根本剷除列強在中國的分割勢力。但歐美帝國主義本質是戰爭、侵略、掠奪,形式可轉變,本質不變。在蒙兀兒、鄂圖曼的故土,一百多年還是分裂與動亂。印度亞大陸稍佳,但印巴的衝突還是定時炸彈。至於台灣的分割、韓戰、越戰都是圍堵抑制中國的統一與復興。今天美國以華為敵的心態,實質上與清末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一樣,差別只是中國在中共統治下,有能力拒敵於國門之外。
但美國為首的西方並不會放棄對中國的圍堵、攻擊。在日韓龐大的美軍基地和關島的基地協調整個西太平洋的對華部署。菲律賓、越南曾一度有美軍基地,新加坡與美國的關係,加以澳洲的北上,美國仍是要構建在南方與日韓呼應的對華軍事壓力。台灣今後的走向便是中美在西太平洋角力的重心。
美國近期舉措,背後應有更大的企圖。若台灣如烏克蘭那樣形成美國布置的堡壘,中國東邊防線便一下而斷,美軍基地可在日本、南韓、沖繩與台灣連成一線壓迫中國。中國,乃至北韓與俄羅斯便只能被動退守,形勢大劣,政治與軍事都陷於被動,也讓美國可把日本、南韓與台灣編入美國的經濟重整版圖,與中國內地脫鈎,把東北亞變成美國的軍政經重鎮,伺機進侵,也可以軍事競賽拖垮中俄朝鮮。
中國的對策,一是打通東盟出路,以南海死守東南亞防線,牽制美國、日本在區內的勢力。二是支持北韓,讓北韓發展核武導彈和大殺傷武器威脅美國,震懾南韓,打破美國在東北亞以日韓圍堵。三是促使台灣當局轉變,棄台獨守現狀,乃至兩岸和解,經濟與統戰政策便要大變。此中,香港會有怎樣的角色?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