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塞爾維亞族聯盟 巴爾幹半島變化

科索沃危機在歐盟制約下,沒有演變成新的衝突,也有賴塞爾維亞的克制。在美國把巴爾幹讓歐盟負責後,戰爭的風險便相對減低。在俄烏戰爭的衝擊下,歐盟絕不樂見巴爾幹又起風波。塞爾維亞在多次戰敗、國土被侵且仍處於北約軍事包圍底下,小國求全,也強硬不起來。不過,作為前南斯拉夫聯邦的核心,塞爾維亞及其代表的塞族,不滿歐美的情結還是十分強烈。
美國與歐盟瓦解南斯拉夫,主要是分化各族的關係,讓塞族與克里米亞、波斯尼亞、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因民族、宗教的差別構成敵對,用民族自決的引誘使它們分離對立。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已獨立,克羅地亞與波斯尼亞也合力把一度獨立的塞族克拉伊納共和國消滅,塞族人口被驅散。
爭取阿爾巴尼亞支持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獨立是經過殘酷的民族戰爭,最後在美國與北約的軍事干預下,1995年於美國國內空軍基地簽署代頓協定才完成,但安排十分複雜,一是西方派來的最高代表權力在憲法、民選體制之上,顯示出它還屬國際代管地區。二是國家分為塞族共和國和波斯尼亞回教徒與克羅地亞人合組的聯邦,各自自治,波黑中央政府由三族分選總統輪流主持。這樣的政府安排,使佔人口多數的塞族人佔的領土減少,且塞族共和國分在國境的南北,歐盟的資助也集中於非塞族地區。塞族在1995年是反對獨立,堅持為南斯拉夫聯邦成員,與塞爾維亞合併,只是美國和北約用空襲武力迫使塞族與塞爾維亞接受。正因為是強迫的,塞族共和國一直要與塞爾維亞緊密合作,企圖脫離波黑聯邦,近幾年塞族的民族主義勢力更因經濟不景而上漲。
有說塞族共和國本欲盡快獨立,只是俄烏戰爭使之推遲,觀望俄烏戰爭形勢的趨向。俄烏戰爭無論是怎樣的結果,塞族共和國早晚還是要從波黑分離,這與科索沃北部塞族聚居地的要求相同,但更有法理和政治支持。塞爾維亞政府也積極加強與塞族地區的經濟交通連接,且可倚仗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爭取巴爾幹半島及中歐國家的支持。假若歐盟對當地政治控制鬆懈的話,波黑與科索沃的塞族回歸塞爾維亞便是難免。塞爾維亞推動「開放巴爾幹倡議」,正爭取阿爾巴尼亞的支持。
地區的形勢在變,美國會否重新介入呢?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