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專家料春天復常 勿信早染早好

專家張伯禮(屏幕)指出整體疫情往好方向發展。 專家張伯禮(屏幕)指出整體疫情往好方向發展。
專家張伯禮(屏幕)指出整體疫情往好方向發展。
官媒健康論壇 指首輪感染高峰因地而異
內地昨日公布新增2,091宗本土新冠病例,廣東新增1,065宗佔最多。官媒舉行年會生命健康分論壇,邀請學者及國內外公共衞生領域的權威專家等出席,就新冠疫情發表看法。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稱首輪感染高峰期,不同城市要區別來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則指「早陽早好」的觀點錯誤,民眾目前需做好個人防護。
梁萬年表示,任何傳染病傳播的規律皆會經歷引入、擴散、上升、高峰及下降5個階段,國內很多城市疫情已進入上升階段,但部分城市仍處擴散階段。對於具體何時達到高峰,他認為需按不同城市來看,防控措施及人群免疫水平等均是影響因素。他又指若要判斷疫情是否達吃緊階段,需考慮重症發生情況、醫療資源擠兌情況等。
鍾南山:感染新冠並不可怕
針對內地最近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指出,中央決策是綜合考慮,需找到平衡點並兼顧各方利益,目前整體形勢可控。他與張伯禮亦認為,整體疫情正向好的方向發展,估計待明年1、2月高峰過後,疫情將在春天步入常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周四在另一個講座提到,自己的孫女確診後3天便康復,強調感染新冠並不可怕,大部分患者約7天便能康復。
疫情為民眾帶來一定壓力,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指出,世衞組織前年報告全球有逾一億人有失眠障礙,當中五分之一來自中國,抑鬱症帶來的傷害已經超過冠心病對人的影響。他指出,對於有些人來說,即使染疫後康復,心理衝擊也許不會過去;又指疫情對人類精神健康的影響,保守估計可能達到10年至20年,目前應採取措施應對這類心理影響。
網上推算發展與官方大不同
大數據專家近日通過搜索引擎的搜索指數,預測各地首輪感染峰值到來時間,並根據預測製作一張圖。預測圖在網上流傳,引來熱議。內媒擔憂,互聯網企業和民間機構收集的疫情數據,與官方數據相比,規模和質量都存在很大差距,會導致數據模型失真;建議該圖可作為參考,但不宜盲從。
另外,河南醫療系統亦早已進入一級備戰狀態,當局要求基層衞生醫療機構要在下周二前完成高風險人群台帳建立工作,以按照不同風險等級進行分級健康監測,並且由昨日開始至明年3月底前,全省衞生健康系統取消節假日,各級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實行日調度、日報告,醫療部門和醫療機構院長要24小時值守。
另外,內地軍媒周五發表評論文章,稱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加速演進,必須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備戰打仗。黨和軍隊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新任務,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備戰打仗,對各級領導幹部的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報綜合報道
梁萬年亦有出席活動。(中新社圖片)梁萬年亦有出席活動。(中新社圖片)
梁萬年亦有出席活動。(中新社圖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