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印俄取消高峰會 莫迪放眼全世界

印度高層官員日前透露,總理莫迪將不會到俄羅斯參與已連續舉辦了21次(2020年因新冠疫情沒有舉行)的印俄年度高峰會。這個安排有重大的外交意義。
雖然印俄關係一直非常密切,但隨着印度近年經濟急速發展,印度已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更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因此已意識到自己的經濟生產、入口及出口的影響力,要撇開俄羅斯,更多融入歐美中日的經濟互動,爭取更多投資來加速增長。
今年9月於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上,莫迪就敦促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尋求和平,向他表明「現在不是戰爭的年代」。莫迪在給《印度時報》的文章中就寫道,「我們至今仍是這種『零和遊戲』思維方式的人質」。他說:「當各國爭奪領土或資源時,我們能看到這一點;當生活必需品供應被用作武器時,我們能看到這一點;當只有小部分人能接種疫苗,而另外數十億人處於易被感染狀態時,我們也能看到這一點。」這就顯示莫迪了解到疫情的不良影響,以及俄烏戰爭再耗下去,全球經濟都會受損。
學華脫貧 當務之急
莫迪也隱晦地批評普京發動的「特別軍事行動」帶有領土擴張的野心,無論成敗都會對俄羅斯與世界的關係產生極大變化。如果俄國達到其行動目的,它兼併領土成功,只會增加北約與俄的緊張關係,而由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共和國都可能更警惕,因而成為北約拉攏來威脅圍堵俄羅斯的對象,俄國和北約對立會更激烈。但如果俄羅斯行動失敗,俄國只能更靠攏中國,進入和美國霸權主義及其小弟的新階段鬥爭,印度也會更無所適從,難怪莫迪也發聲促進和解。
莫迪政府要處理國家經濟發展優勢及桎梏:印度有龐大及年輕的人口,英語的普及使它吸引外資在生產、資訊、服務、金融及法律方面,都比中國更有優勢。可是,政府有太多對外資的管制,國內的黑市場活躍但無法控管以協調發展,高關稅雖然保護了工業,但又使本土產品容易不思進取,無法打入海外市場,卻又要消費者付出高消費外國貨品的代價。印度政府明瞭到這個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要學中國脫貧來提升人口發展潛質,才是當務之急。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