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歐洲車軌政治 走向脫鈎自足

在烏克蘭戰爭之前,中國中歐班列推動了歐亞的鐵路貨運,前蘇聯的寬軌鐵路系統被稱為新絲綢之路的骨幹。在中歐貨運之外,歐洲的工業東遷東歐及俄羅斯,早已構成跨境的產業分工和產業鏈,重工業等集中於東歐與俄國,東西向的鐵路運輸便成為主要的物流連接。由於前蘇聯的寬軌鐵路系統與西歐的標準軌系統不同,兩者的連接部便成為主要的貨物轉運樞紐。波蘭與白羅斯邊界站是中歐班列的主要樞紐,其餘東歐國家,從烏克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都在與波蘭競相大興土木,建設新的貨運樞紐站來爭奪急速擴張的東西貨運需求。
減少與俄羅斯貿易
前蘇聯的寬軌鐵路,主要是為推動重工業和相關原料生產而建。寬軌(1,520毫米的軌距)可支撐重型火車,載貨量較大,物流成本節省,過去一段時期出現新建寬軌鐵路從東歐入西歐的熱潮,最顯著的例子是奧地利倡議建寬軌鐵路新線從斯洛伐克的科希策至維也納。奧地利的目的是用維也納取代科希策作為東西向貨運的樞紐,但烏克蘭戰爭改變了項目的戰略作用,歐盟的新立場是減少與俄羅斯的貿易與貨運,全力把烏克蘭以及摩爾多瓦吸納入歐盟之內,用歐盟鐵路系統覆蓋,目的是擴大兩國與歐盟的貿易,轉移它們與俄羅斯等東向的貿易。
這某程度便是歐盟與俄羅斯等東方國家脫鈎。依照這個思路,寬軌鐵路向西伸延沒有多大的經濟效益,反而需要把西歐的標準軌鐵路向東伸展,以完成歐盟東擴形成的封閉經濟圈,排斥俄羅斯等。
因此,維也納至科希策的寬軌新建鐵路項目半途而廢,歐盟同時開展可行性研究,準備規劃把標準軌鐵路伸延入烏克蘭與摩爾多瓦,取代當地的寬軌鐵路。烏克蘭連接俄羅斯的寬軌鐵路已被全部炸毀,境內其他寬軌鐵路亦備受破壞,戰後需要重建。寬軌標準軌便成為烏克蘭西向的主要抉擇,代表着特定的政治取向。歐盟的規劃便是不管戰後如何,要把烏克蘭、摩爾多瓦收納於歐盟的經濟勢力控制之內,同時改變歐盟與東歐、烏克蘭、俄羅斯這一、二十年形成的產業分工區域體系,目標還是脫鈎。
烏克蘭戰爭之後,歐盟重建本土產業分工的戰略方向是引導產業回流,但成本因素卻可能使產業回流不成,反而進一步外移往美國、中國。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