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歐美社會愈富裕 低下階層更貧窮

當今法國經濟學家界定個人每月生活可支配的淨收入,若只是入息中位數的60%或以下,就算貧窮。法國如今有900萬人即人口的15%是貧窮人口,這個計算方式下的貧窮人口比例居然是40年不變!從另一個角度看,西方富裕社會整體其實變得更貧窮。
這一切要從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發展說起。西方工業革命構成社會最大的改變,是創造了大量勞動低下階層,他們初期只能出售勞力,被資本家嚴重剝削,使社會出現抗爭,政府漸漸加強介入。
政府首先樹立了「工作的權利」,勞力不再單單是由勞動者私人擁有及出售,完全受控於資本家,國家開始制訂勞工的規範,例如1841年法國政府帶領世界規定工廠童工不能小於8歲,每天只可工作8小時;到1936年,規定成人每周工作40小時並每年可享有薪假期,資本家再不能為所欲為定苛刻的工作條件。
公營變私營難負擔
在社會保障方面,法國政府推出勞工意外賠償法例,到1945年就推出退休制度。第三步是政府為廣泛受薪階層發展公共服務,把一些重要的個人需要,由市場私營轉成為公營,例如公共醫療保險、免費教育、託兒、養老院及公共房屋等,這部分發展的目的是減少社會不平等,沒有公營的話,這幾方面可能非常昂貴,一般勞動階層根本無法支付享受。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上世紀70年代,歐美的貧窮人口比例大幅減少。
到了70、80年代,由於西方社會經歷能源危機及經濟滯脹,新自由主義興起,抗拒政府大幅開支規限人民的收入作福利用途,使赤字大增,當時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提出要削減政府過大權力及公共開支,將財富運用回歸市場和個人,他建議以最低收入代替福利,使領取者有更多自由決定消費生活的模式,變成一種救濟金。西方政府開始走上私營化的道路,而市場發展下使醫療、教育、託兒、養老院及房屋等回歸市場或嚴重收縮,結果這些服務變得非常昂貴,有錢人可以有很多選擇,資本家也透過擴大市場化私營發展累積巨大的財富。
美國參議員桑德斯批評美國1%人口擁有財富多於92%的人口,這正正解釋為何西歐社會這40年財富倍增,但仍有15%左右的貧窮人口,甚至正因為他們少了以往的福利,其實是相對更貧窮。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