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塞爾維亞不動 中亞難以擾亂

烏克蘭戰爭以外、台海以外,美國正在到處竄動,爭取挽回其在國際上的政治主動。
在巴爾幹半島,美國與北約的心頭大恨,是還堅持南斯拉夫傳統的塞爾維亞;瓦解南斯拉夫之後,它們還一直希望把塞爾維亞消滅。科索沃之戰便秉承歐美帝國主義用種族宗教矛盾來顛覆別國的做法。塞爾維亞退縮,美國借助科索沃仍然步步進逼。能源可以求助於俄羅斯,經濟以至軍援便只有中國才可給予足夠的支持。
中國與塞爾維亞有着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且1999年北約炸南斯拉夫時,炸了中國大使館,兩國有敵愾同仇之感。剛剛中國出口防空導彈至塞爾維亞,顯然兩國在烏克蘭戰爭之後,要防範北約乘勝追擊或戰敗另起火頭,便已加強軍備。科索沃現時的挑釁更加重塞爾維亞的防禦之心,要動員應付。
美國北約欲除眼中釘
塞爾維亞與匈牙利在中國支持下新建的鐵路,已構成巴爾幹半島絲路的主幹,從希臘港口比雷埃夫斯上陸可循此直入中歐,免卻傳統航運由蘇彝士港經地中海轉北歐港口入歐,對荷蘭、比利時等經濟利益產生巨大競爭壓力,所以歐盟一直反對,但反對不成,反而使毗鄰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倣效,鬆動了整個巴爾幹半島美國、北約的控制。因而無論烏克蘭戰爭怎樣演變,塞爾維亞都會是美國、北約的眼中釘,不去不快。
在中亞,美國敗退阿富汗後,痛極思痛又要返回當地,單靠「伊斯蘭國」聯上巴基斯坦塔利班,以及伊朗、巴基斯坦邊境的俾路支分離分子,只能擾亂,能量不大。故此,政治攻勢轉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阻止中亞各國在伊朗、中國、俄羅斯以至印度合作之下建成鞏固的地區聯盟,排斥美國。
中國最近開通由南疆喀什通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多式聯運通道,也在籌建3國鐵路,與俄伊印的國際南北貿易走廊一起用交通的連接改變中亞的孤立。交通連接的作用不僅在經濟,更在於打破由偏僻產生出的各種宗教、種族的極端主義。
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在巴基斯坦的西部與南部,推動各族融合,剷除恐怖主義的根源。中吉烏鐵路以及俄伊印走廊加快建設的話,也在從根本轉變中亞孤立落後之勢,美國更難挑撥宗教民族矛盾來擾亂。此所以美國要急於滲透,可是成功希望不大。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