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貿易走廊 增中國東盟合作
中國外交是不結盟的中立取向,以往是實力不足,以自我保衞為主。近年經濟發展,成全球實質最大的經濟體,依靠國際經濟的全球化,與過往歐美列強以至日本的崛起以戰爭與殖民主義為擴張手段,大不相同,此所以中國強調不稱霸,追求國際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正體現着中國這樣和平發展的模式,不僅在中國,也爭取其他國家參與。
東盟十國是中國現時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與它們的關係是以經貿增強地緣戰略關係,促成政治合作,更進一步加強經濟的整合。一帶一路戰略與RCEP是相輔相成,經貿整合依靠基建的連接,中國近年正致力把原來國際已有的東南亞基建連接的計劃落實。中國老撾鐵路便是最突出的例子。不過,早在2017年提出新國際陸海貿易走廊,把中國西南部與東南亞連結發展,中老鐵路的建成使用,推動了中南半島陸上交通,中國在泰國建的鐵路開工,中國與越南在現有鐵路上調整發展出新的連接路線,中國與緬甸鐵路也重新規劃。
縮短交通 愈趨密切
或許原來從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還有待推展,但部分節線的連接,擴大了中國內地到南亞的陸路交通,從雲南、廣西擴至重慶、四川,以至中國中南地區。以往從中國西南循內河、海路到東南亞,需時近月,現在有中老鐵路等只需4、5天,交通時間與成本大為改善。因而,從2017年陸海貿易走廊開通之後,中國與東盟,特別是中南半島各國貿易大增。2021年中國的中歐班列暴增至全年15,000多班列,而新國際陸海貿易走廊有6,000多班列。增長勢頭更勝中歐、中亞班列。與此同時,中歐中亞班列與之連接。例如越南有定期班列從河內經鄭州直往比利時,哈薩克斯坦的小麥可運至越南,泰國、越南的熱帶水果開始與中亞、東歐的糧食、肉製品等交換。
中國與東盟的關係便從雙邊貿易出發,演變成國際中介中轉的貿易、運輸以至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有着這樣互利的利害關係,基建的經濟整合,中國與東盟的政治關係便不可能被美國、澳洲與歐盟所破壞。中國的經貿外交,在東南亞建立起愈來愈密切的經貿關係,便成為東南亞的政治的支柱,中國的南方防禦。東南亞與中國回復歷史的整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