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恐龍木乃伊形成 或非困難事

埃德蒙頓龍(上)化石保留皮膚(下)。 埃德蒙頓龍(上)化石保留皮膚(下)。
埃德蒙頓龍(上)化石保留皮膚(下)。
【本報綜合報道】「恐龍木乃伊」通常形容保留皮膚的恐龍化石,一般研究認為它的形成條件苛刻,所以非常稀有。但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教授周三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發表最新研究顯示,恐龍木乃伊的形成過程可能並非如此不尋常。
過去認為條件苛刻
一般研究認為,恐龍木乃伊形成是由於快速掩埋與乾燥,過程中免受食腐動物破壞。但研究人員在一具北達科他州出土的埃德蒙頓龍化石上發現皮膚上有食肉動物的咬痕,為首次在恐龍化石皮膚上發現未愈合的咬痕。恐龍屍體雖然受到食腐動物傷害,但它仍然成為木乃伊。眾所周知,現代動物的屍體內部經常清空,因為食腐動物和分解者的目標是內部組織,只留下皮膚和骨頭。
研究論文作者指出,不完全的清除過程會損害恐龍皮膚,並露出身體內部,之後皮膚和骨頭會慢慢脫水並掩埋。作者把過程稱為「乾燥和緊縮」,並解釋恐龍木乃伊如何在相對普通環境下形成。作者強調,恐龍木乃伊的形成可能有多種途徑,了解背後原因機制有助古生物學家如何收集和解讀稀有的化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