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歐盟不容異議 匈牙利受攻擊

歐洲議會日前以約4對1比例通過沒約束力的決議,指斥匈牙利為選舉制與專制政治混合體,違反歐盟民主體制與文化,此舉反映匈牙利與主宰歐盟(議會、委員會與理事會)的西歐精英的最新衝突。
歐盟創立是要避免歐洲再次大戰,以歐盟的統一架構來把戰爭根源的矛盾排解。不單止要解決法德的世仇,同時把其他小國包括在內,形成歐洲合眾國以與美國抗衡,借此復興戰後的歐洲。此所以歐盟的重要決策方式是全體一致,建基於Subsidiarity原則,政治權力是由下而上,不用多數制,保護少數和弱者。在歐盟重大決策裏,一個小國反對,政策便被否決。
這是與英美迥異的民主決策體制,這樣的制度一直行之有效,主因是歐盟包括的是西歐、南歐,在冷戰時期同屬西方的政治陣營。但2004年歐盟東擴,用西德吞併東德的收買方式,吸納東歐原屬共產黨政權的國家,後者期望加入歐盟可帶來經濟發展。然而事與願違,東德已成統一後德國的負擔,東歐各國也發展不順利,與原來西歐各國及西歐控制的歐盟政治制度和官僚產生矛盾。
西歐對東歐有怨言
西歐對東歐的負擔有怨言,也歧視東歐的制度和選舉出來的政府,因而歐盟在政治統一綱領推行時,西歐國家如法國、意大利、荷蘭、丹麥都反對,主要因素是抗拒與東歐各國在原有決策體制下緊密的結合。於是,一方面西歐各國更堅持要在全歐盟推行它們的價值觀念,攻擊強調傳統、歐洲文明與宗教的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各國;另一方面阻止歐盟東擴包括西巴爾幹各國。
在歐盟決策體系內,西歐各國愈來愈採多數投票制,在最高權力機關的理事會更要求按人口多少來定決策投票比例。大國主宰且西歐各國聯合,形成對波蘭、匈牙利等的壓迫,目的是要把西歐的政治、社會文化強迫東歐接受。與此同時,本為維護各個協議而產生的歐盟委員會愈來愈越權轉變為有行政權和外交權的政府,但不經選舉,由大國決定任命。一、二十年間,歐盟逐步轉型朝美國體制靠攏,把原來的制度原則摧毀。
歐盟美國聯手對付俄國之際,當然要先打擊匈牙利和波蘭,以免它們續用Subsidiarity原則阻止歐盟對俄政策和制度權力的轉變。若可以,歐盟官僚當然想把匈國趕出歐盟。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