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失利於戰術 烏取決於美國
烏克蘭戰爭裏,俄羅斯是獨自對抗美國及整個北約,基本上是以弱抗強。在烏克蘭一方,烏政府只是前台表演,專注外交與公關,戰場上是美國用烏克蘭兵力和北約而來的僱傭兵與武器,在美國的全球電磁戰和情報指揮下作戰。戰場外,則是整個G7發達國家集團在美國帶領下對俄羅斯施加多重制裁。而俄羅斯是俄軍與烏東武裝民兵的合作,中國、印度等或許還有石油貿易等的資金支援。
在後勤供應方面,美國是動員G7國家捐出武器庫存和全力生產來維持戰場上的消耗,資金來自美國的濫發美元和強迫歐盟支付。俄羅斯主要依靠本國庫存與生產,或許最近可加上北韓與伊朗的小量供應,所需經費大多來自石油、天然氣等的出口收入。兩相比較,俄國軍力、財力和工業生產能力均比不上美國的G7集團,前段時期能取勝已是出人意表,且在製造歐盟能源危機方面的進取成就,大有可能在戰場外打贏這場戰爭。
俄軍反擊 全面作戰
最近戰場上俄羅斯的失利,反映俄國的戰略戰術失誤。開戰以來,俄羅斯一直高度克制,刻意保存烏克蘭的基礎設施,主因是俄羅斯的目標只是打掉烏克蘭中的法西斯分子,不是對烏國的全面開戰,而是把烏克蘭社會一分為二,着眼於戰後與烏克蘭的合作發展,因而盡可能保存當地的基礎設施。此外,俄羅斯不想與美國公開作戰,故留有餘地。俄國堅持的只是特別軍事行動。
可惜,俄國是低估了美國參與的決心與程度,也缺乏了解2014年以來美國及北約在烏克蘭的軍事準備,致多方失利。今次在烏東戰場被烏軍逆襲取勝,亦是來自這種過度克制的戰術後果。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揚言可以打敗俄軍,應是言之過早。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戰場失利的反應是改變戰術,開始全面作戰,轟炸烏克蘭仍然控制土地上的基建設施。烏軍反攻,死傷慘重,後方基建破壞,後勤會大受打擊。烏軍深入,亦有機會被俄軍包抄斷絕後援和後勤供應,急攻不下便會被包圍,形勢可以急轉直下,關鍵是俄羅斯怎樣調動,怎樣改變戰術,以及能否成功?
若美軍還是不敢直接出兵,德法猶豫,單僱傭兵與烏軍未必可抵禦俄軍反攻,戰場上還要看這一個月的演變。10月下旬歐洲已入寒冬,戰場外歐盟能否堅持抗俄援烏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