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傳統黨派趨分裂 歐洲政治變激進

美國「自由民主政制」(Liberal Democracy)是長期兩黨化輪替,而西歐以德、法為首的「自由民主政制」則更多黨化及走向更兩極化,甚至更碎片化。遠因是歐洲階級構成,近因是美霸權催化。
民族主義的右派傳統:歐洲經過長期很多不同民族的遷移佔據不同地區形成城邦,到19世紀的所謂「民族主義」興起,經歷不少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基本上造就了當今歐洲一個個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s),例如法德英都有強大政治力量以民族福祉及利益為政治關懷,是種內向的右派國家社會認同。
左右勢力 競爭擴大
社會主義的左派傳統:另一個源頭衍生較遲,歐洲商業到資本主義出現,代表民族資本家利益的右派政府,和被剝削的工人階級對立,後者衍生了馬克斯主義社會思想,激發了工人運動,如19世紀末德國出現社會民主黨(後分裂出德國共產黨)、法國的社會黨及共產黨、英國的工黨。這些黨派以爭取國際工人階級利益為號召,標籤自己是外向的政治左派力量。一次大戰之後,左派政治抬頭,1920年代,德國社會民主黨已經開始有機會掌政;1930年代,法國工人運動非常成功,建立了「群眾陣線」於1936至1938年執政,二次大戰至今,法國社會黨還是有機會競逐總統及被委任組內閣。二次大戰之後,英國工黨也開始掌政,延續和保守黨競爭至今。同樣,德國社會民主黨在二次大戰之後也曾出現布蘭特(Willy Brandt)這位推動東西歐修和的政治巨人,以及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這位偉大的「危機經理」。歐洲左右政治勢力形成了競爭力量。
後冷戰西歐政治的極端化及碎片化:1989年蘇聯解體,由東歐大量移民湧入,到美國成功獨大,在北非及中東的顛覆亦導致難民湧入西歐,使德法兩國為首的歐洲政治開始極端化及碎片化。德國如今就出現由社會民主黨分裂出來的親俄左翼黨,及由基民盟及基社盟(聯盟黨)分裂出來反移民的AfD(德國另類選擇)民粹右派;而法國勒龐領導反移民的右派國民聯盟(RN)也愈來愈強大。傳統左派及右派陣營的內部分裂使過去(中間偏)左和右的大黨很難再大比數或主導執政,使中央及地方政府以至歐盟都極多爭議及管治更不穩定。過去的大黨都基本上支持北約,但如今分裂出來愈來愈激進的左翼及右翼政黨,都反美及希望退出北約!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