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台報告:5年後陸可遠距精準打擊台

解放軍對台演訓期間發射東風彈道導彈。 解放軍對台演訓期間發射東風彈道導彈。
解放軍對台演訓期間發射東風彈道導彈。
【本報綜合報道】台灣國防部周三發布2022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指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已經建立具備遏制核戰的能力,預料2027年時可以對包括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範圍內目標,進行遠距離的精準打擊,到了2050年建成「核天一體」訊息化戰略核力量,以達到「止獨、抗霸、控印、穩邊」的戰略目標。報告又提到,解放軍上月初的實戰化演訓為驗證攻台方案,帶來實質的安全威脅。
倘攻台 料採先癱後登方式
台灣傳媒昨日報道,報告用字遣詞較往年語氣重,提醒民眾中國大陸的威脅日益嚴峻。報告指,解放軍今年來對台針對性的軍事活動愈趨頻密及多樣化,以「海峽無中線、台海非國際水域」認知作戰,在台灣海峽周邊常態侵擾台灣外島及空域,演訓範圍擴展至台灣東部、東南部海空域,壓縮台灣防衞作戰縱深,加強對台威懾。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將加速導彈汰換研改,強化聯合火力打擊能力;換裝打擊精準化的新型短程、中程及洲際彈道導彈,提升核威懾力度。
針對解放軍對台可能的行動,報告推斷或包括認知作戰、灰色地帶、聯合軍事威懾、聯合海空封鎖、奪佔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全面進犯。解放軍對台作戰最終必須透過海空兩路運送登陸部隊到本島,達成實質佔領目標,關鍵在於優先奪取制電磁權、制空權和制海權,採取「先癱後登」方式。由於兩棲正規登陸運輸工具及後勤力量不足,限制解放軍大規模登陸作戰能力。
報告新增「非軍事行動」章節,指解放軍透過海上民兵,配合海軍、海警部隊聯合訓練,增加台灣海巡兵力應對負荷;同時利用科研海調船、海測船透過「以民掩軍」方式,加強台灣周邊戰場經營。此外,運用民用航空器、無人機或探空氣球等接近台灣外離島或本島周邊區域監偵和侵擾,測試台軍應對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