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反攻南部無下文 烏軍打仗靠嘴炮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早前表示,正集結百萬配備西方武器的大軍,準備收復俄軍佔領的南部沿海地區。事隔不足一周,他反口否認組建百萬大軍,澄清沒有反攻計劃。此言一出,令基輔不斷吹噓的反攻大計又再推遲。不得不說的是,烏軍剛丟失盧甘斯克州,軍方高層隨即揚言反攻南部,明顯是為了重振士氣而打嘴炮,成事機會有多高可想而知。
列茲尼科夫的解釋理由十分牽強,指當時以非母語的英語受訪,因此表述出現誤會。事實上,律師出身的他精通俄語、英語及波蘭語,而且見慣大場面,豈有輕易犯低級錯誤之理。撇除口誤因素,反攻南部赫爾松州亦非易事。首先,組建百萬大軍令大量適齡男子入伍,對經濟生產構成極大壓力。再者,維持士兵有足夠糧彈供應亦非易事,不但要有良好及高效運輸網絡,更要有強大工業及經濟基礎支撐。俄羅斯集結20多萬兵力開戰,尚需時數月才完成,更遑論是國力稍遜一籌的烏克蘭。
語言偽術 出神入化
除了上述原因,烏軍無力反攻另一個原因是裝備不足。以烏軍近日吹捧得神乎其技的M142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為例,真實數字是否有12套頗成疑問,因為俄軍早前宣稱摧毀兩套及經秘密渠道購得一套。HIMARS數量稀少,難以持續提供火力支援,烏軍一般利用夜色掩護,以HIMARS打了就跑。烏軍經常喊出反攻口號,離不開爭取西方更多援助,目標是每月90億美元,錢未到手自然按兵不動。假如烏軍在沒有充足準備下貿然進攻,大有機會損兵折將,一動不如一靜下乾脆打嘴炮算了。
事實上,烏軍不但倚靠嘴炮作戰,語言偽術亦運用得出神入化,把盧甘斯克州失利包裝成戰術損失而非戰略失敗。至於早前的馬里烏波爾圍城戰,烏軍最高統帥部下令守軍投降,但字眼以撤離代替,即撤入敵軍佔領區的意思。隨着俄軍短暫休整結束,已把不斷攻擊平民目標及彈藥庫的HIMARS視為眼中釘,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下令各條戰線加強軍事行動,排除烏方以火箭及火炮攻擊頓巴斯平民設施的可能,下一階段戰爭將更加激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