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美角力白熱化 關稅撤銷難改變

美國飽受40年最嚴重通脹困擾,有意撤銷對中國貨品加徵的懲罰關稅,平抑物價升幅。不過,即使美國真的在關稅戰鳴金收兵,不代表中美角力急煞車。就在中美元首通電話前夕,美軍在印太大規模演習,並測試潛射彈道導彈。解放軍亦不甘示弱,繼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號下水後,成功驗證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
睽違逾3個月後,中美元首有望最快下月通話,相信話題離不開兩國核心問題,包括台海、南海、新疆、人權及關稅,並可能就俄烏戰爭觸及中俄關係。隨着中美關係陷入50年來最惡劣局面,單靠一次對話難以妥善解決問題,充其量只是各自表達立場。對於美國而言,不能坐視中國在太平洋分庭抗禮,因此加強在區內的軍事存在顯得十分重要。
軍事較勁 各顯神通
美軍日前完成「勇敢之盾」軍事演習,鍛煉太平洋戰區跨兵種在訊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能力。此外,美軍在南加州外海連射4枚三叉戟2型潛射彈道導彈,導彈幾乎橫跨整個太平洋,落在關島海域。在美軍耀武揚威之際,解放軍舉行新航母下水禮,並命名為福建號,針對台海意味濃厚。既然美軍試射可攜核彈頭的彈道導彈,解放軍亦還以顏色,展開中段反導攔截測試。
雖然彈道導彈在中段飛行時處於大氣層外,飛行軌迹較穩定,是理想攔截時機,但期間需要多個預警平台接力探測及追蹤,計算彈道後以大推力攔截導彈向目標迎頭撞擊,如子彈撞子彈。全球只有中國、美國及日本掌握同類技術。由於中國核武庫規模遠不及美國,中段反導便是最有效防禦方法。
中美軍事角力的餘波亦在台海泛起漣漪。中國主張台灣海峽並非國際水域,意在反制以航海自由為幌子、定期派軍艦到台海的美國。假如關稅問題最終解決,只是稍為減少中美角力領域,但不會改變雙方是戰略競爭對手的事實。美國雖有軍事及技術優勢,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地位將讓位予中國。依照當年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全球霸主的軌迹,正是由攀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開始,如今到美國擔憂歷史重演,但花無百日紅,歷史亦是由興盛與衰落交替而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