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後院向左轉 山姆大叔無計施
經歷俄烏戰爭及亞洲之行後,美國總統拜登暫時把目光轉回美洲地區。華府周三起主辦第9屆美洲國家峰會,寄望藉以修補特朗普時代對拉美鄰居關係造成的傷害,並防範中俄勢力滲入。惟白宮的如意算盤卻是出師未捷,墨西哥總統奧夫拉多爾決定不親自與會,改派外長參加;玻利維亞亦跟隨墨西哥,剃美國眼眉味濃。
百多年前美國提出門羅主義後,一直視拉丁美洲為自家後院。二次大戰後拉美各國紛紛獨立,美國把握機會輸出大量資本,一舉壟斷當地能源鐵礦銅礦行業。吞下新自由主義這糖衣毒藥後,拉美國家淪為被壓榨的工具。結果千禧年初期,拉美掀起一股「粉紅浪潮」,多國的反美左派政權上台。眼見後院失火,華府分別從經濟、政治、外交多方面下手,對該區不合作的政權施加制裁、大搞政治干預;又不斷輸出通脹,以致南美多國債台高築、民不聊生。
拒絕參加 表達不滿
隨着中俄逐漸涉足拉美,美國近屆政府不斷對此說三道四,提醒各國要提防中俄云云。可是,華府對拉美的援助多年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早已臭名遠播。眼見自身對拉美影響力有所下降,美國便打算在峰會強行推銷美式價值觀,又把反美國家拒之門外,大玩自己人「圍威喂」,以重新取得地區主導權。但這種將美洲峰會變成「美國峰會」的意圖,卻令一眾拉美國家強烈不滿;而多國領袖拒絕參加美洲國家峰會,更是對美式霸權提出質疑和不滿的例證。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仍繼續死撐,批評古巴等國打壓新聞自由。
相比美洲國家峰會的象徵意義,更現實的是拉美已慢慢地再掀起新一波左翼浪潮。與美國關係最為密切的哥倫比亞,過往從未有過左翼政治力量上台,但隨着左翼聯盟的候選人佩特羅在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取得最多選票,這一格局有望在本月稍後的次輪投票後打破。倘若佩特羅與在民調中領先的巴西前總統盧拉均贏得選舉,那麼拉美地區人口最多的7國將由左翼執政,成為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捩點。屆時,這些國家會否像過去一樣無條件地追隨美國,將是一個疑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