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大愛收容烏難民 歐洲國家吃不消

俄烏戰爭爆發後,550萬烏克蘭人為了逃避戰火,進入歐洲多國避難。戰事至今未有平息迹象,難民歸家遙遙無期,收容他們的國家感到財政壓力日增,在長貧難顧下紛紛出招逼烏國難民投入勞動力市場,讓他們自食其力。
為迎接夏季旅遊旺季,原本免費住在保加利亞高級度假酒店的3.5萬名烏國難民遷往內陸居住,騰出酒店房間接待遊客,每人每日津貼從20歐元(約168港元)減至只有7.5歐元(約63港元)。保加利亞本月中宣布,下月前沒有工作且無法自費住宿的難民將安排集體居住,並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波蘭接收最多330萬名難民,導致住屋、教育及醫療資源緊張,引起不少波蘭人反感。有見及此,華沙決定停止向難民發放津貼,並放寬難民工作要求。
形成競爭 嫌隙漸生
捷克則選擇收緊現有福利,規定難民如無法在指定時間內找到工作,將失去食宿補貼、醫療保險等。荷蘭及德國亦降低就業門檻,簡化程序,讓市場從難民中吸納勞動力。為了讓烏難民自食其力,把他們納入勞動市場無可厚非,但仔細一想便會發現其中隱憂。難民投入某國市場後,無可避免會與本國人形成競爭,久而久之會出現摩擦及衝突,甚至為排外主義提供助燃劑,終有一日連帶其他外來移民亦會受到池魚之殃。
事實上,歐洲多國民眾對烏難民聞之色變。捷克首都布拉格有商店貼出告示,列明不歡迎烏克蘭人內進。有業主更指不會把房屋租予烏難民,因為對方在屋內留下納粹符號塗鴉及四處破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日前有烏克蘭司機把座駕泊在酒店外的士候車區,毆傷兩名的士司機。連串事件反映歐洲民眾與烏克蘭人嫌隙漸生,已失去當初的大愛包容。
歐洲國家口頭上協助烏難民就業,但實際上可動用的資源會隨不同國家經濟差異有分別。假如缺乏足夠就業輔導資源,相信不少烏難民或因走投無路被迫投身影子經濟,即從事走私、販毒及黑工等不法勾當。在現實問題前,歐洲多國均不願無條件伺候烏難民,而是要求他們自力更生及盡快工作,以減輕不斷萎縮的荷包負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