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內外問題溢全球 拜登病急亂投醫

美國總統拜登亞洲之行的重點項目「印太經濟框架」(IPEF)雷聲大雨點小,空有口號但實質內容欠奉,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新西蘭總理阿德恩也先後「畀說話」白宮聽,直指IPEF無法取代《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PTPP)。對外被盟友陽奉陰違,內部通脹又不斷升溫,拜登主動提出降低對華關稅,卻又面臨政府內部左右夾擊,結果問題愈滾愈大,恐怕難以收拾。
把目光暫時從烏克蘭抽離,拜登磨拳擦掌在亞太推出IPEF攪局。但由於民主黨的支持度已爛到不堪,為免進一步打擊中期選舉選情及刺激國內貿易保護主義,IPEF未有提供進入美國市場的優惠條款,也未有調低關稅。美國以自身利益作出發點,逃避對亞太區域作出嚴肅的經濟承諾,自然難以取得實效;各國之所以願意加入IPEF,也純粹是畀面派對。
通脹嚴重 民怨沸騰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年把關稅大棒舞得虎虎生威,但華府施加的對華關稅,足足有近93%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埋單。尷尬的是,美國買入的中國貨卻愈來愈多,國內則遭遇40年來最嚴重通脹,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不斷創下新高。美國老百姓衣食住行樣樣貴,嬰孩連奶粉都不夠飲,以致民怨沸騰。拜登的整體支持率跌至上任以來最低,因此極需降低對華關稅來「救火」兼自救。
在內外風險雙重夾擊,加上經濟衰退危機持續提升下,拜登政府不得不處理各種地雷,但核心議題是甚麼呢?是俄烏戰爭、中美角力?抑或是國內的通脹、黨爭、種族矛盾?惟拜登團隊除了無法定位核心風險,亦無法凝聚內部共識。單單是最急切的下降對華關稅一事,貿易代表戴琪和財長耶倫已公然「你有你講我有我講」,可見政府團隊根本無法對問題的影響、根源和處理方法達成一致。
現有問題的環環相扣和複雜程度,已非美國現行機制能夠緩解;低效的兩黨協商機制,更會加深問題的深度和難度。能夠預見的結果是,拜登政府戰略不清晰再加上撕裂的行政團隊,只會令問題愈滾愈大;當問題去到一發不可收拾之時,難保美國會幹出甚麼瘋狂行為,令全世界與之陪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