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影響深 歐洲缺氣好頭痕
在俄烏談判取得進展之際,因衝突而引伸的經濟能源危機持續發酵。面對種種難以計算的不確定性,多年來依賴俄羅斯供氣的歐洲早已是寢食難安。莫斯科周三使出一招以退為進,宣布不會立即要求「不友好國家」以盧布結算天然氣費用,而是逐步進行改變,並透露有意把石油、糧食和金屬等商品,也列入以盧布結算的出口清單。
由於擔心會削弱對俄制裁效力,七大工業國集團(G7)部長一致表明拒用盧布支付俄國天然氣。而在德國總理紹爾茨與俄國總統普京通電後,德方稱歐洲國家可繼續用歐元支付天然氣費用。有評論認為普京不堪壓力「跪低」,但根據德國官方說法,德方會向沒受制裁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支付歐元,再由該行將款項兌換成盧布。這說明甚麼?俄國銀行再賺一大筆貨幣互換手續費。
一無所獲 成大輸家
在美國總統拜登拍心口、今年會向歐盟額外增加15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後,西方傳媒一致讚好,指歐盟再不用買俄羅斯怕。德國外長貝爾伯克甚至放下狠話,稱柏林將消除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希望最終停止從俄方進口一切化石燃料。女外長此番言論說得動聽,奈何國內多年來靠俄國低價能源和礦藏支撐的重工業,早已因制裁引致的能源及原料漲價而被打殘。
德國聯邦統計局指出,3月份的通脹率恐由2月的5.1%急增至7.3%,創下東西德合併後最高紀錄。儘管華府即將送來液化天然氣,但殘酷的現實是,德國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也沒有,而要建造一個陸上接收站,至少需時5年,而且成本極高。再者,美國的天然氣必須用船運輸,最後多少能運抵歐洲是個疑問,但成本必然大增,歐洲又能否一直捱「貴氣」?
西方瘋狂狙擊下,俄羅斯盧布一度被打至不似人形,但隨着局勢發展,盧布走勢逐漸轉強,兌美元及歐元更回復至戰前水平。掌握天然資源及局勢發展的俄羅斯,漸漸取得主導權;美國也從歐洲身上賺取巨額武器及能源訂單;反觀歐盟,除了暴升的能源及糧食價格、不斷湧入的難民外,幾乎一無所獲,可說是在這場多方博弈中的大輸家。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