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國渲染開戰 收割歐洲財富

美國總統拜登一周內兩度宣稱,俄羅斯將於數日內入侵烏克蘭,不斷炒作戰爭危機。美國不斷為東歐局勢煽風點火,企圖借助恐俄危機感,挑撥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並渲染隨戰爭而來的能源危機,順道把頁岩油及緻密天然氣出口往歐洲,狠狠收割一筆財富。
俄羅斯於2014年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一度影響俄歐關係,但無阻雙方成為重要經濟夥伴,天然氣及糧食源源不斷由俄羅斯輸往歐洲。作為歐盟發動機的德國近年順應反核潮流,最後3座核電站將於年底前關閉。隨着核能發電減少,德國生命線繫於連接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因此不難理解為何德國會嘗試在美俄之間穿插調停,並拒絕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至於另一個歐盟龍頭法國的情況比較複雜,由於前殖民地馬里倒向俄羅斯懷抱,為了確保國內核電站繼續獲得馬里供應鈾元素,法國亦不欲刺激俄國,對斡旋一事相當熱衷。德法的能源供應取決於對俄外交,兩國不希望衝突爆發。
危言聳聽 挑動分歧
美國積極渲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企圖以危言聳聽挑動歐盟內部分歧。德法自然不會貿然表態,但對近年十分敵視俄國的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小國而言,跟隨美國步伐便可獲得夢寐以求的安全保障,增加抗俄資本,因此在支持烏克蘭一事上十分出力。在美國操弄下,歐盟無可避免意見分歧,為了保住內部團結,德法可能被迫改變初衷,勢影響與俄羅斯的關係。此外,美國利用戰爭危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次宣稱俄羅斯將在開戰後切斷能源供應,企圖令歐洲不敢過分依賴俄羅斯供應天然氣,尋找後備能源。假如美國開採的頁岩油及緻密天然氣獲歐洲國家採購,便可進一步鞏固能源──美元霸權。
德國、法國雖然分別面臨經濟衰退及嚴重債務問題,但是極力維持對歐陸事務的影響力,希望以德法俄烏的諾曼第模式及《明斯克協議》化解烏克蘭危機,防止美國繼續渾水摸魚。對於俄羅斯而言,蠶食烏克蘭東部工業重鎮以及牢牢控制黑海北部,才是戰略目標,奪取整個烏克蘭只會成為眾矢之的,完全失去歐洲市場,不合成本效益。恐怕俄羅斯總統普京會對拜登的歇斯底里暗中竊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