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列強聯手奪核武 基輔善忘放厥詞

俄羅斯大軍在邊境3個方向集結,大有揮師攻打烏克蘭之勢。局勢緊張之際,烏克蘭有政界人士近日對30年前放棄核武的決定感到後悔,認為失去威懾俄羅斯的最有力手段。不過,此觀點是一個浪漫化想法,從軍事及政治角度而言,基輔當年銷毀核武是列強施壓所致,並不是自身可以決定。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至少176枚洲際彈道導彈、1,246枚核彈頭及142架戰略轟炸機,一度是全球第3大核武國。不過,當年核武的發射代碼並非掌握在基輔手上,而是由莫斯科控制,後者透過特殊軍用通訊線路遙控烏軍的核武。基輔雖然在後期獲得否決發射的權力,但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不得而知。
而且,蘇聯部署在烏克蘭的核武本來是為了打擊西歐,不會設有境內城市的坐標。假如要獲得俄羅斯城市的坐標,需透過衞星勘測;但對烏克蘭而言是一個不可能任務。再者,烏克蘭的軍工體系不完整,沒有生產導彈、發射車及轟炸機的能力,更遑論維修保養。以上三者是核武載具,但基輔無法生產,遠程打擊俄羅斯只是紙上談兵。
挑戰強鄰 得不償失
烏克蘭獨立後急須清理債務,交出手中核武是獲得援助的唯一及最快方法。戰略轟炸機抵押予俄羅斯,償還天然氣欠款,其餘核武亦運往俄羅斯拆解。武器級的濃縮鈾則改為核電站使用,以換取美國及英國的援助。假如基輔拒絕交出核武,不但無法得到西方援助,甚至沒有天然氣過冬。
對於美英俄而言,烏克蘭的核武對核不擴散構成風險,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手中,成為骯髒彈原料。加上基輔新政權缺乏向心力,美英忌憚烏克蘭的親俄分子與俄羅斯連成一線,銷毀烏克蘭核武可減少俄烏聯手威力。在強國的聯手下,烏克蘭於1994年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同意交出核武。
隨着北約東擴,烏克蘭東部及西部的分歧愈演愈烈。東部希望重歸莫斯科懷抱,西部則主張倒向西方,埋下分裂伏線。前車之鑑說明,身處歐亞十字路口的烏克蘭是列強覬覦的一塊肥肉,注定無法自主命運,左右逢源是生存之道,挑戰強鄰將得不償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