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海洋競爭今非昔 中美差距漸拉近

2022年伊始,美國為加強對中國施壓,在西太平洋海域集結兩個航母打擊群、兩個兩棲攻擊群及至少一艘核潛艇。事件象徵中美的海洋競爭將愈演愈烈,兩國關係面臨百年巨變。踏入新世紀,新技術發展抵銷海權霸主美國部分優勢,改變傳統海洋博弈格局,令作為陸權國家的中國掌握部分主動。
傳統上,海權國家可隨時採取行動,並以海上機動能力運送資源及人力到選擇地點,陸權國家只能被動應對。必要時,海權國家可透過戰略封鎖,阻止陸權國家獲得資源及援助。不過,最近數十年關鍵技術發展,導致傳統海權國家的優勢有所削弱。陸基反艦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的出現,成為突破海上封鎖的利器。美國智庫估計,在「航母殺手」的中國東風系列導彈面前,美軍航母很難安全進入中國海岸1,500公里內,即所有第一島鏈,甚至部分第二島鏈。
傳統優勢 不再明顯
星羅棋布的海外基地,是美國海上霸權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島鏈美軍基地過往可發揮封鎖及遏制東亞大陸國家的作用,但現在暴露在中國遠程陸基武器的威脅下。因此,美國把軍事部署重心撤往第二島鏈的關島,以及第三島鏈的澳洲。此外,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其實是彌補在印太地區的弱點,與中國展開中程導彈競爭。陸基導彈本來是陸權國家反制海權國家的強勢武器,但美國現時才急起直追,反映戰略陷入被動,以己之短擊彼之長。
中美海洋博弈格局除了受軍事技術影響,貿易因素亦不容忽視。中國對東南亞的投資額及貿易量遠超美國,美國為拉攏東南亞國家,需拋出更豐厚條件才能吸引對方,勢加重財政負擔。建設海上軍事力量耗資巨大,若不能轉化為經濟利益形成正循環,將無以為繼。受經費所限,美國近年造艦速度緩慢,更要封存退役部分艦隻,節省人手及資源。
新時代的海洋競爭面臨巨變,新舊因素交織融合令傳統優勢及劣勢不再明顯,中美海洋博弈將是一場綜合競爭,而非個別領域角力。美國的軍費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3.5%,是和平時期極限,左支右絀下維持海洋霸主地位,顯得力不從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