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緬甸衝突漸升級 軍方外援或斷絕

在新一年即將來臨之際,緬甸國內武裝衝突出現惡化之勢。政府軍被指在東部克耶邦殺害35名婦孺在內的平民,並焚燒屍體。事後有國際人道救援組織證實,死者中包括兩名職員。美國其後呼籲國際社會對緬甸武器禁運,一方面切斷外援,另一方面削弱實力,讓各地揭竿而起的武裝組織推翻軍政府。
聯合國大會於去年6月通過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決議,籲對緬甸實施武器禁運,但權力較大的安理會沒有表決。今次事件為美國再次要求武器禁運提供一個好理由,因為攻擊平民及人道救援組織職員,違反人權和國際法。歐盟亦跟隨美國,支持禁運武器及實施進一步制裁。
雖然美國及歐盟早已不出售武器予緬甸,但後者仍可以向中國、俄羅斯、印度及以色列購買武器。其中,中俄是最大供應國,提供戰機、防空導彈、雷達及無人機等。自去年2月政變發生後,多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趁機而起,與緬甸政府軍交戰。政府軍憑人數及裝備優勢處於上風,牢牢控制主要大城市,武裝組織只能在邊境活動。
倘爆內戰損中俄利益
雖然中俄不會在聯合國安理會同意對緬甸武器禁運,但相信美國會以侵犯人權為理由,揮舞制裁大棒,阻嚇參與緬甸軍售的企業,逐步減少緬甸的武器來源或零件供應。一旦成事,緬軍的優勢將逐步削減,有利武裝組織攻城略地,甚至推翻軍方政權。假如軍政府覆亡,並不代表緬甸回復穩定,屆時可能因各派利益分配不均而陷入內戰,重現割據分裂局面。
除了武器貿易外,中俄在緬甸還有其他利益。中國對緬甸的基礎設施作重大投資,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水力發電大壩,以及用於軍事設備和消費品的稀土礦物開採。俄羅斯則重視緬甸的地緣價值,希望取得印度洋出海口。倘緬甸內戰爆發,勢影響中俄的利益,甚至灰飛煙滅。
對於美國而言,緬甸軍政府是中俄的代理人,負責保障兩國在境內的投資及利益。推翻緬甸軍政府便等於重新派牌,更可削弱或終結中俄的利益,因此支持緬甸影子政府及與軍政府為敵的武裝派系。緬甸衝突持續,平民始終是最大受害者,更會導致難民潮,影響區內鄰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